投资中的最难之处不是聪明,而是放弃你的聪明!
发布时间:2021-2-22 22:31阅读:302
我曾在《优势投资法则》这本书中曾提出过一个比例:在证券市场,能够成为长期稳定赢家的人比例只有10%,也就是我称之为的优势投资者的比例。
近期在跟多位一线证券营业部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对这个数据表示了肯定。
仔细想一想,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那么多自认为高智商的人涌入到了金融市场,但是最终90%的人都将归于失败。就像一场风暴卷起尘埃无数,但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逃不开地心引力。
一
2005年的夏天,乔布斯应邀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了一场演讲。
作为一个尚未大学毕业的人,他一如既往风趣地表示:这是我一生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次。
也正是在那次 演讲中,他留下了那句后来被广为传诵的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图片
这句话后来流传最广的中文翻译是八个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可惜,这是一个不够好的翻译。
在我看来,stay foolish 并不是虚心的意思。虚心,指的是多看别人的长处,把自己摆在学习者,后进者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种解释明显与乔班主一生的行为风格格格不入。
乔布斯的很多行为,根本不是虚心范,而是表现出某种接近极端的狂妄和偏执。
我认为,stay foolish 的意思,并非虚心。而是指在知识上,在信息上,在概念上,主动给自己做减法。
不是多向别人学习,而是自己给自己扫尘埃。
这个味道,便是禅的味道。也接近于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绝圣弃智。
这一点也在乔布斯苹果的产品中得到了验证。
一般我们说的聪明人,做事情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事情越做越复杂,不断地加入新功能,恨不得解决所有问题。
而apple的系列产品的伟大成功,却是得益于极简主义哲学和美学的指导。
这才是 stay foolish的真意:主动地放弃聪明,主动地给自己做减法。
二
我在量化投资领域的研究,迄今已有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中,我发现、测试、优化过的策略模型,可以说有成百上千个。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stay foolish这句话,有着很多体会。
一个最深刻的体会,我称之为“天道忌巧”。
我们通常认为,适应变化的速度越快,就越聪明。
我们通常认为,抓住机会的数量越多,就越聪明。
我们通常认为,过去表现越好的策略,就越聪明。
在研发的早期,当我把这种观念带入到量化策略的研究中,却发现等待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坑。
用很多人都熟悉的双均线策略举个简单例子。
双均线策略,就是用两根移动平均线作为买入和卖出信号。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就买入;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就卖出。
这个策略有两个参数,就是两根均线分别计算多长周期的平均数。
一个最“聪明”的做法,便是拿出过去十年的数据,让计算机去把历史上最优的参数组合找出来。
殊不知,这样的参数组合在历史上会有很好的业绩曲线,然而往往一到未来就掉链子。过去表现好的,在未来并不一定表现好。
在量化投资领域,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追求的极致的聪明,而是要适当地“stay foolish”。
三
这其实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的意思。
大智若愚,并不是真的蠢。而是知道了各种聪明的做法,依然保持质朴的选择。
这是在知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了洞见和定见。
单独看这句话,也许还无法做出充分的理解。如果把这句话放到老子的整个思想脉络中去,就会更加清晰。
老子还说过另外一句话: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随着你的知识越来越多,你的道的境界却是越来越低。
何故?
首先,更多的知识会让你变得迷惑。
其次,知识里面夹杂了大量的是非、美丑、高下等相对观念。于是,你学到的知识越多,你的平等心和平常心就越少。你所否定和压抑的东西就越多,你的心,就越难澄明。
大智若愚的意思,是你有能力看清一个针眼,但你却能够主动后退一百步,去看整头大象。
这需要主动放弃你的聪明。
四
在老子那个年代,想必还没有专门的投资这个职业。然而他所说的东西,却无比适合投资这个领域,胜过其他一切领域。
原因在于:在投资领域,有一个东西非常之低,远低于其他领域,这个东西叫做——信噪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再次引用塔勒布曾经举过的一个例子。
某一个数据,比如说股票的k线图,当你一年看一次的时候,你得到的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是1:1。
如果你每周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下降到了1:10。
如果你每小时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进一步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与噪音的比例,也许变成了1:100。
换句话来说,噪音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信息的增长速度。
于是,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迷惑。
网友“金融帝国”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自然数和偶数哪个更多?
绝大部分人的不假思索的答案是:自然数的数量比偶数要多。因为自然数里面除了包含偶数,还有奇数。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每一个自然数乘以2,都会得到一个偶数。所以偶数的个数,并不会比自然数要少。
你发现没有,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无限的集合,很多有限集合中的定律便失效了。在金融市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可以说是无限的。
在无限的因素面前,一个因素和一千个因素。差别有那么大吗?
多就一定好吗?
五
不久前跟几位朋友聚会,聊到了一家大家都很熟悉的公司。
那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带领着团队从一家小公司慢慢做大,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到第一,直到几年前IPO上市。
他在上市的时候遇到了A股最好的时光,公司实际募集的资金比计划募集的资金超过了很多。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然后几年之后回头去看,却成了一件极其不幸的事情。
一位朋友评价说,自从上市融到了大量的钱以后,那位创始人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错。
他的公司急剧扩张,从几百人迅速扩大到几千人,然后又遇到各种问题,最后急剧地裁员、连原来的主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钱多了,人多了,这看起来是十足的好事,为何反而变成了坏事?
其实这并非孤例,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在《优势投资法则》中详细剖析的“冠军魔咒”,也是类似的例子。
钱多了,人多了,欲望开始过度膨胀了,心就乱了。
不断做加法,其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昏昏然。
所以我们才需要,stay foolish(保持愚笨) 。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2025端午假期理财攻略”,可获得关于2025端午假期理财攻略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近期在跟多位一线证券营业部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对这个数据表示了肯定。
仔细想一想,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那么多自认为高智商的人涌入到了金融市场,但是最终90%的人都将归于失败。就像一场风暴卷起尘埃无数,但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逃不开地心引力。
一
2005年的夏天,乔布斯应邀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了一场演讲。
作为一个尚未大学毕业的人,他一如既往风趣地表示:这是我一生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次。
也正是在那次 演讲中,他留下了那句后来被广为传诵的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图片
这句话后来流传最广的中文翻译是八个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可惜,这是一个不够好的翻译。
在我看来,stay foolish 并不是虚心的意思。虚心,指的是多看别人的长处,把自己摆在学习者,后进者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种解释明显与乔班主一生的行为风格格格不入。
乔布斯的很多行为,根本不是虚心范,而是表现出某种接近极端的狂妄和偏执。
我认为,stay foolish 的意思,并非虚心。而是指在知识上,在信息上,在概念上,主动给自己做减法。
不是多向别人学习,而是自己给自己扫尘埃。
这个味道,便是禅的味道。也接近于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绝圣弃智。
这一点也在乔布斯苹果的产品中得到了验证。
一般我们说的聪明人,做事情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事情越做越复杂,不断地加入新功能,恨不得解决所有问题。
而apple的系列产品的伟大成功,却是得益于极简主义哲学和美学的指导。
这才是 stay foolish的真意:主动地放弃聪明,主动地给自己做减法。
二
我在量化投资领域的研究,迄今已有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中,我发现、测试、优化过的策略模型,可以说有成百上千个。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stay foolish这句话,有着很多体会。
一个最深刻的体会,我称之为“天道忌巧”。
我们通常认为,适应变化的速度越快,就越聪明。
我们通常认为,抓住机会的数量越多,就越聪明。
我们通常认为,过去表现越好的策略,就越聪明。
在研发的早期,当我把这种观念带入到量化策略的研究中,却发现等待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坑。
用很多人都熟悉的双均线策略举个简单例子。
双均线策略,就是用两根移动平均线作为买入和卖出信号。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就买入;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就卖出。
这个策略有两个参数,就是两根均线分别计算多长周期的平均数。
一个最“聪明”的做法,便是拿出过去十年的数据,让计算机去把历史上最优的参数组合找出来。
殊不知,这样的参数组合在历史上会有很好的业绩曲线,然而往往一到未来就掉链子。过去表现好的,在未来并不一定表现好。
在量化投资领域,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追求的极致的聪明,而是要适当地“stay foolish”。
三
这其实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的意思。
大智若愚,并不是真的蠢。而是知道了各种聪明的做法,依然保持质朴的选择。
这是在知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了洞见和定见。
单独看这句话,也许还无法做出充分的理解。如果把这句话放到老子的整个思想脉络中去,就会更加清晰。
老子还说过另外一句话: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随着你的知识越来越多,你的道的境界却是越来越低。
何故?
首先,更多的知识会让你变得迷惑。
其次,知识里面夹杂了大量的是非、美丑、高下等相对观念。于是,你学到的知识越多,你的平等心和平常心就越少。你所否定和压抑的东西就越多,你的心,就越难澄明。
大智若愚的意思,是你有能力看清一个针眼,但你却能够主动后退一百步,去看整头大象。
这需要主动放弃你的聪明。
四
在老子那个年代,想必还没有专门的投资这个职业。然而他所说的东西,却无比适合投资这个领域,胜过其他一切领域。
原因在于:在投资领域,有一个东西非常之低,远低于其他领域,这个东西叫做——信噪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再次引用塔勒布曾经举过的一个例子。
某一个数据,比如说股票的k线图,当你一年看一次的时候,你得到的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是1:1。
如果你每周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下降到了1:10。
如果你每小时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进一步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与噪音的比例,也许变成了1:100。
换句话来说,噪音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信息的增长速度。
于是,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迷惑。
网友“金融帝国”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自然数和偶数哪个更多?
绝大部分人的不假思索的答案是:自然数的数量比偶数要多。因为自然数里面除了包含偶数,还有奇数。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每一个自然数乘以2,都会得到一个偶数。所以偶数的个数,并不会比自然数要少。
你发现没有,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无限的集合,很多有限集合中的定律便失效了。在金融市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可以说是无限的。
在无限的因素面前,一个因素和一千个因素。差别有那么大吗?
多就一定好吗?
五
不久前跟几位朋友聚会,聊到了一家大家都很熟悉的公司。
那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带领着团队从一家小公司慢慢做大,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到第一,直到几年前IPO上市。
他在上市的时候遇到了A股最好的时光,公司实际募集的资金比计划募集的资金超过了很多。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然后几年之后回头去看,却成了一件极其不幸的事情。
一位朋友评价说,自从上市融到了大量的钱以后,那位创始人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错。
他的公司急剧扩张,从几百人迅速扩大到几千人,然后又遇到各种问题,最后急剧地裁员、连原来的主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钱多了,人多了,这看起来是十足的好事,为何反而变成了坏事?
其实这并非孤例,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在《优势投资法则》中详细剖析的“冠军魔咒”,也是类似的例子。
钱多了,人多了,欲望开始过度膨胀了,心就乱了。
不断做加法,其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昏昏然。
所以我们才需要,stay foolish(保持愚笨) 。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最聪明的理财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财目标、风险偏好、资金规模和时间期限。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明确理财目的:理财的目的是让钱生...
股市投资不用太聪明是嘛意思?
您好,投资股票有时候会很简单,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何聪明地投资美港股?
您好,可以先想方设法让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希望能够帮到您。
聪明人怎么投资理财?
理财,首先要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或者通过工作的积蓄,或者通过投资。有了原始积累之后,就要通过投资去获得稳定的现金收益,这就是以财生财的真谛。股市、楼市、基金投资、黄金、收藏、艺术品拍卖都曾经给投...
最聪明的养老方式是什么名词解释
1、退休工资/养老金。城市里的老人有退休工资的比例较高,养老金并轨之后,退休工资统一称作养老金。退休工资/养老金是老人退休后重要的经济来源,甚至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有养老金的老人生活大多不会太差。但是农民有养老金的比例很低,老年生活明显不如城市中的老人。不过前两年很多地区允许农民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主要就是为了保障农民的老年生活。2、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没有工作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自己交社保,也可以选择买商业养老保险。自己交社保不太划算,个人交的钱太多,但养老金待遇却不...
12个最聪明的借钱方式,总有一个适合你
以下是12种最聪明的借钱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银行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申请便捷,审批速度快,适合征信良好、收入稳定的借款人。年化利率在3.5%-8%之间。银行抵押贷款:利息低、额度高、期限长,适合有房产或车辆的借款人。房产抵押贷款的年利率一般在2.8-5%之间,车辆抵押则在10-36%之间。银行保单贷款:门槛比银行低,额度高于消费金融公司,适合有人寿保单的人。保单贷款的利率和还款期限需了解清楚。银行担保贷款:有担保人背书,贷款额度高,利率较低。适合需要高额度贷款且...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相关标签全部>
热点推荐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29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29
-
为什么粮食ETF会上涨?
2025-05-26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