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和美股都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发布时间:2021-1-29 20:57阅读:557
自金融行业起,就一直被前辈们循循教导:“A股是散户市,美股是机构市”,怎么一夜间,A股和美股都突然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正文
这几天最热门的行业新闻有且只有两条。
大洋彼岸是美股散户大战机构,在游戏驿站这支“垃圾股”上散户们团结一致连续逼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但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还打得一干华尔街大佬满地求饶,然后在昨晚顺利崩盘了一次。在散户聚集地wsb论坛里,大家恨不得把对冲基金大佬们啖肉喋血,各种口号和小火箭刷到飞起,群情激愤热火朝天。
中国这边厢却是基民们决定为易方达的基金经理张坤成立后援会,取名和娱乐圈顶流蔡徐坤的粉丝团同名的ikun。不但微博上的超话#易方达张坤#阅读量超过1500万,而且去看超话下的评论和发言,都是在为机构大佬五体投地摇旗呐喊的粉丝,端得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
打我投身金融行业起,就一直被前辈们循循教导,“A股是散户市,美股是机构市,A股见顶要看散户啥时候跑步进场,美股见顶是要看机构啥时候一致看多,可千万别搞反了。”
万万没想到,本以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是一条单行道,却在魔幻的2021见证了历史
图片
如果经历过07到08年A股牛市的“老人”们,可能会记得一个叫做“带头大哥777”的大V。
当年这位大哥有多火呢?和现在的顶流瓜可以搞垮微博服务器一样,当年带头大哥的文章能把网易博客搞宕机,然后粉丝们进不去他的个人主页还抱怨——
“鞋都挤掉了,还是进不去呀!”
2007年5月,“带头大哥777”的博客点击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超过了当年的“博客女王”徐静蕾,成为“中国第一博”。
图片
那年头,凡是炒股的年轻人大多听过他的名号,我也不例外——限定年龄是因为那时还只有年轻人上网讨论股票,老股民大多守在券商营业部里。
虽然直觉告诉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每天都能预测准第二天的大盘点位,以及哪些个股能涨停,但总是忍不住手痒去看看他都说了些什么,还偶尔会跟着下个单赚口汤喝。
那可真的是一个全民皆股的时代。
虽然公募基金在那两年也得到了诞生以来的第一次爆发式增长,但更多的人还是宁愿相信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双眼”,排队去营业部开户后,跟随满天飞的消息和旁人唾沫飞溅中的推荐,按手买入自己人生的第一支股票。
当年的股民里流行一首歌叫《死了都不卖》,歌词里有一句迄今我还记得很清楚,
“我不听别人安排,凭感觉就买入,赚钱就会很愉快。”
如果看看现在美国WSB论坛里的帖子,简直让人产生了yesterday once more的错觉。
前一秒呼吁大家等GameStop股票涨到1000美元再卖的帖子刚获得万赞,下一秒已经有人喊出一千块也不要卖,这股票只要我们不卖就会一直涨(this stock will stay going as long as we dont sell!)
图片
昨天中午在看CNBC针对美股此次散户逼空事件的“带头大哥”Chamath的访谈时,也依稀可以看到了当年带头大哥777的“风采”。
虽然Chamath对专业知识和诡辩技巧更加精通,可立的依然是“散户保护神”的形象,轰出来的炮都是类似“凭什么量化基金不看基本面做投资就可以,散户不看基本面投资就要被批判?凭什么对冲基金只开放给大户买,而散户赚钱了就要被调查被限制?”
而当年带头大哥777除了那张神气非凡的头像照之外,就属放在个人主页上的经典语录最让人印象深刻了——
“股票就是我的王国,散户就是我的兄弟。有我在你们就可以藐视一切机构,藐视一切主力,他们在我剑下除了颤抖什么都不会。”
说实话,我觉得带头大哥777的话还更霸气一些。反正都是无脑跟,这短短几句话不是更让人有一种热血沸腾,想要跟着他打土豪分田地的冲动么?
就在美国股市正在翻拍中国15年前的那场“散户牛”剧情时,中国市场却在上演美国40年前那场由公募基金主导的“机构牛”。
其实张坤和他掌管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此次的出圈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毕竟美国的那个年代也有一战成名的彼得林奇和他的麦哲伦基金。
插句题外话,麦哲伦基金这个名字,可比现在中国基金这些个什么蓝筹精选啦先进制造之类的名字精彩多了。
彼得林奇的故事已经被太多人讲述,简而言之,就是他接管麦哲伦基金的那些年就跟开了挂似的,大盘小涨它大涨,大盘下跌它也大涨,连美股遭遇大崩盘的1987年,基金净值都增长了1%。
那资金还能不蜂拥而入吗?
到彼得林奇退休时的1990年,麦哲伦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经从几千万美元膨胀到了140亿美元——是的,和张坤创下的千亿规模一样。
不过可别忘了,那是30年前的一千亿。
麦哲伦基金的背后,是一整个美国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的大时代,而麦哲伦基金所在的富达投资,甚至专门成立了名叫“明星基金经理学院”的机构来培养优秀的年轻人。
再说句题外话,其实美国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的大时代和所谓美股的“漂亮50”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后者是在70年代产生并就破灭掉的一个概念。而美国的基金经理们是通过扎实的基本面研究和蒸蒸日上的美国经济,共同托起了一个万亿级的基金行业。
不过,当年将麦哲伦基金捧上神坛的散户们,在彼得林奇退休后逐渐发现这只基金再也没有了能持续跑赢市场的魔力,于是“扯乎”就成了一致的选择。
麦哲伦基金的规模从2000年巅峰时的1100亿美金一路下滑,到 2018年已经缩水了90%,这甚至拖累整个富达投资的市场份额都接近腰斩。
先锋领航的约翰博格后来在书中是这么评价麦哲伦基金的——
"靠刀剑生活的人,必死在刀剑下。He who lives by the sword shall die by the sword."
中国也有类似的表达,成也萧何(散户),败也萧何(散户)。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美股与A股之间有什么联系?”,可获得关于美股与A股之间有什么联系?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正文
这几天最热门的行业新闻有且只有两条。
大洋彼岸是美股散户大战机构,在游戏驿站这支“垃圾股”上散户们团结一致连续逼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但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还打得一干华尔街大佬满地求饶,然后在昨晚顺利崩盘了一次。在散户聚集地wsb论坛里,大家恨不得把对冲基金大佬们啖肉喋血,各种口号和小火箭刷到飞起,群情激愤热火朝天。
中国这边厢却是基民们决定为易方达的基金经理张坤成立后援会,取名和娱乐圈顶流蔡徐坤的粉丝团同名的ikun。不但微博上的超话#易方达张坤#阅读量超过1500万,而且去看超话下的评论和发言,都是在为机构大佬五体投地摇旗呐喊的粉丝,端得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
打我投身金融行业起,就一直被前辈们循循教导,“A股是散户市,美股是机构市,A股见顶要看散户啥时候跑步进场,美股见顶是要看机构啥时候一致看多,可千万别搞反了。”
万万没想到,本以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是一条单行道,却在魔幻的2021见证了历史
图片
如果经历过07到08年A股牛市的“老人”们,可能会记得一个叫做“带头大哥777”的大V。
当年这位大哥有多火呢?和现在的顶流瓜可以搞垮微博服务器一样,当年带头大哥的文章能把网易博客搞宕机,然后粉丝们进不去他的个人主页还抱怨——
“鞋都挤掉了,还是进不去呀!”
2007年5月,“带头大哥777”的博客点击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超过了当年的“博客女王”徐静蕾,成为“中国第一博”。
图片
那年头,凡是炒股的年轻人大多听过他的名号,我也不例外——限定年龄是因为那时还只有年轻人上网讨论股票,老股民大多守在券商营业部里。
虽然直觉告诉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每天都能预测准第二天的大盘点位,以及哪些个股能涨停,但总是忍不住手痒去看看他都说了些什么,还偶尔会跟着下个单赚口汤喝。
那可真的是一个全民皆股的时代。
虽然公募基金在那两年也得到了诞生以来的第一次爆发式增长,但更多的人还是宁愿相信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双眼”,排队去营业部开户后,跟随满天飞的消息和旁人唾沫飞溅中的推荐,按手买入自己人生的第一支股票。
当年的股民里流行一首歌叫《死了都不卖》,歌词里有一句迄今我还记得很清楚,
“我不听别人安排,凭感觉就买入,赚钱就会很愉快。”
如果看看现在美国WSB论坛里的帖子,简直让人产生了yesterday once more的错觉。
前一秒呼吁大家等GameStop股票涨到1000美元再卖的帖子刚获得万赞,下一秒已经有人喊出一千块也不要卖,这股票只要我们不卖就会一直涨(this stock will stay going as long as we dont sell!)
图片
昨天中午在看CNBC针对美股此次散户逼空事件的“带头大哥”Chamath的访谈时,也依稀可以看到了当年带头大哥777的“风采”。
虽然Chamath对专业知识和诡辩技巧更加精通,可立的依然是“散户保护神”的形象,轰出来的炮都是类似“凭什么量化基金不看基本面做投资就可以,散户不看基本面投资就要被批判?凭什么对冲基金只开放给大户买,而散户赚钱了就要被调查被限制?”
而当年带头大哥777除了那张神气非凡的头像照之外,就属放在个人主页上的经典语录最让人印象深刻了——
“股票就是我的王国,散户就是我的兄弟。有我在你们就可以藐视一切机构,藐视一切主力,他们在我剑下除了颤抖什么都不会。”
说实话,我觉得带头大哥777的话还更霸气一些。反正都是无脑跟,这短短几句话不是更让人有一种热血沸腾,想要跟着他打土豪分田地的冲动么?
就在美国股市正在翻拍中国15年前的那场“散户牛”剧情时,中国市场却在上演美国40年前那场由公募基金主导的“机构牛”。
其实张坤和他掌管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此次的出圈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毕竟美国的那个年代也有一战成名的彼得林奇和他的麦哲伦基金。
插句题外话,麦哲伦基金这个名字,可比现在中国基金这些个什么蓝筹精选啦先进制造之类的名字精彩多了。
彼得林奇的故事已经被太多人讲述,简而言之,就是他接管麦哲伦基金的那些年就跟开了挂似的,大盘小涨它大涨,大盘下跌它也大涨,连美股遭遇大崩盘的1987年,基金净值都增长了1%。
那资金还能不蜂拥而入吗?
到彼得林奇退休时的1990年,麦哲伦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经从几千万美元膨胀到了140亿美元——是的,和张坤创下的千亿规模一样。
不过可别忘了,那是30年前的一千亿。
麦哲伦基金的背后,是一整个美国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的大时代,而麦哲伦基金所在的富达投资,甚至专门成立了名叫“明星基金经理学院”的机构来培养优秀的年轻人。
再说句题外话,其实美国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的大时代和所谓美股的“漂亮50”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后者是在70年代产生并就破灭掉的一个概念。而美国的基金经理们是通过扎实的基本面研究和蒸蒸日上的美国经济,共同托起了一个万亿级的基金行业。
不过,当年将麦哲伦基金捧上神坛的散户们,在彼得林奇退休后逐渐发现这只基金再也没有了能持续跑赢市场的魔力,于是“扯乎”就成了一致的选择。
麦哲伦基金的规模从2000年巅峰时的1100亿美金一路下滑,到 2018年已经缩水了90%,这甚至拖累整个富达投资的市场份额都接近腰斩。
先锋领航的约翰博格后来在书中是这么评价麦哲伦基金的——
"靠刀剑生活的人,必死在刀剑下。He who lives by the sword shall die by the sword."
中国也有类似的表达,成也萧何(散户),败也萧何(散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投资港股和美股怎么样?比a股赚钱的概率大一些吗?
您好,投资港股和美股并不比a股赚钱的概率大一些的
投资港股和美股怎么样?比a股赚钱的概率大一些吗?
您好,A股相对走势偏强,不懂得可以问我
已经有A股账户了,还能开通港股和美股账户吗?
这个是可以的,港股和美股都是可以网上开户的,开户没有资金门槛,港股是万五的手续费,美股是每股0.01美元
A股和美股的区别有哪些?
您好,美股也是可以网上开户的,那边是T+0
A股、美股和港股的区别简单介绍
A股、美股、港股的区别在于股票发行地和交易币种的不同。A股是在中国境内面向中国境内公民发行,以人民币为交易币种的股票;美股是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上市,交易币种为美元的股票;港股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币种为港币的股票。具体区别与分析如下:1、股票代码不同:美股的股票代码是上市公司相应的英文缩写;港股的股票代码是5位数字;A股股票代码是6为数字。2、交易单位不同:美股交易没有限制,以1股为单位;港股的交易单位是由上市公司自行决定每手股数的;A股的交易单位是每手100股。3、交收和买卖...
美股下跌对a股的影响?怎么规避风险?
美股下跌对a股的影响?美股下跌对a股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元的,既有直接的传染效应,也有间接的经济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a股受制于美股的走势,a股还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基本面支撑。美股下跌可能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动,部分资金可能会从美股市场流向a股市场,给部分股票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此外美股下跌也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和市场走势的担忧,这会导致投资者情绪低迷、信心不足,风险偏好下降,从而给a股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炒股怎么规避风险?1、分散投资。投资者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一只或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