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破百万亿后,如何理解超亮眼GDP数据背后的市场含义?
发布时间:2021-1-20 21:33阅读:273
1
2020年宏观经济:一波三折
2020年宏观经济,一波三折。
一季度在疫情冲击下,全民居家隔离导致消费冻结、工业生产停滞、工地停工,出口订单也接不了,春节备货产品积压,库存被动积累,企业预期也悲观,资本开支和产能的动力几乎没有。
所以一季度GDP只有-6.8%,部分第三产业更是因为没有人员流动成了重灾区,比如一季度批发零售的GDP同比是-1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14%,住宿和餐饮业是-35.3%。
当时相对确定的只有金融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前者要多放贷款支持实体,后者有巨量的线上办公的需求,所以他们一季度GDP分别为6%和13.2%,受到的影响最小。
而且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年后第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跌,第二个交易日开盘下跌,但随着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而且都在家里不上班,没什么事只能把储蓄换成金融产品,所以股票市场很快就恢复了,尤其是创业板,不少股票陆续创新高,因为受益于线上工作替代。
到了二季度,国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生产率先恢复,从4月开始多数企业复工都回到了2019年同期的8成以上。消费还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出行受到了抑制,线下服务消费仍然低迷。更重要的是,疫情在海外爆发,出口的不确定性陡然提高,短期不少出口加工企业的订单出现了-30%以上的降幅,企业预期仍然不稳定。
不过经济总算是比一季度好了,但由于一季度单边宽松预期太强,货币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传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均不达预期,部分产品因净值化改造还出现了亏损,理财刚兑的神话有了动摇。由于经济基本面环比改善了,理财、信托、P2P等金融产品刚兑接连打破,投资者发现,股票其实挺好,所以巨量资金开始往股票市场转移,6-7月股票放量大涨。
就在大家对基本面都悲观的时候,转折突然出现了。
出口突然好了起来,出口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从大的角度看,因为中国疫情防控得好,生产能力也在一季度保住了,与国内对应的是,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又有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消费需求起来了,但由于工厂都是劳动密集的,没办法开工,所以全部转化为中国的出口。
出口从过去的极度恐慌变成了订单充足,产能高度饱和,不少订单都排到了2021年年中,在出口好转和美元持续下跌的驱动下,人民币汇率开始明显升值,集装箱也找不到了,运费价格持续上行。
在出口增速持续上行的同时,基建却频频低于预期,5月基建当月同比还能有10.8%,但后续就持续下行了,也就7%左右的水平。虽然专项债、特别国债和赤字扩大对财政有支持,但专项债对项目要求高,资金和项目必须一一对应,资金使用流程繁琐,导致项目需要的资金和专项债能提供的资金是割裂的。只是在7月开了棚改的口子后,专项债的资金使用才有加速。此外,经济顺周期动能增强后,逆周期措施逐步退出,对地方隐性债务治理高压也约束了基建投资。
虽然基建动力不强,但房地产开工的需求还是很强的,一方面是因为一季度耽误了工期,后面有较强的赶工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房企对未来融资政策收紧有预期,于是加紧赶工,让房子能够达到预售条件,让前期没有交付的房子能够交付。
到了四季度,由于出口、房地产持续好转,前期库存明显去化,由于此前企业预期不稳定也不敢补库存,但现在突然发现库存不够了,而且经济一直强势运行,企业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不得不主动补库存,订单充足、产能饱和企业也开始加速扩大产能,制造业投资终于企稳回升。
在经济内、外需均旺、主动补库存周期的推动下,四季度GDP同比6.5%,而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不少地区还因为经济复苏出现了“电荒”,可见,2020年四季度经济恢复得还是不错的,也超过了市场6.2%的一致性预期。在四季度GDP高增长推动下,全年增长2.3%,同样超过预期值2.2%,中国也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全球一枝独秀。
要分析四季度GDP,先具体看一下GDP分项。
第二产业同比6.8%,在第三季度6%的基础上继续往上走,第二产业增长恢复得可以说非常好了,这与工业增加值高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11月工业增加值到了7%,而12月的工业增加值有7.3%,2019年工业增加值最高的当月同比增速也才6.9%。
工业产出的高增长必然需要经济总需求支撑,支撑工业产出高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出口、制造业投资、汽车以及主动补库存需求等。
出口带动了下游的医药、家电、纺织、化工以及计算机电子产品,出口订单饱和和产能不足驱动了制造业投资,而制造业投资带动了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
2020年汽车持续受益于消费需求旺盛、政策利好和新能源车降价等红利,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尽管推动四季度增长的主要是顺周期动能,但地产开工在融资收紧的预期下,仍有抓紧赶工的需要,再加上主动补库存推动,所以黑色、有色、非金属建材、上游资源的产出均有明显修复。
看完第二产业再来看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同比6.7%,也处于加速复苏的态势,不过第三产业内部分化十分明显。
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是第三产业主要的驱动项。金融业GDP受益于银行信贷投放多,而且股票市场成交很活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是第三产业另一个支撑项,海外疫情居家办公需求上升导致线上电子产品的订单(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一类的)高增长、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也会推动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统计局给的数据可以印证这一推测,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
但是,线下服务消费应该是没有恢复的,预计只能到去年同期的70-80%,类似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的GDP预计仍维持低位,而且现在局部地区的疫情似乎又有反复,各地春节也倡导不要返乡,看起来,线下服务消费的复苏还任重道远。
尽管四季度GDP同比6.5%,确实属较高的增长,但经济回归正常化仍路漫漫其修远兮。
主要是小微企业有被挤出的压力。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运费、限电和上游价格快速上涨,小微企业利润被明显侵蚀,能够转移成本的往往是有规模的大企业,因为规模优势可以转移成本,或者是有品牌或者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但小企业往往没有规模也没有品牌和技术壁垒。微观调研的时候,有不少小企业抱怨有单子但没钱赚的情况。更何况有些行业连订单都还没有明显改善,比如前面提到的线上服务消费。
从数据来看,12月PMI大、中型企业PMI均为52.7,但小企业的PMI只有48.48,较上个月下降了1.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运行指数的扩散分项持续维持在42.5-43之间,该指数扩张得快的只有融资分项。
图片
小微企业生存难也约束了消费的扩张。小微企业好了,给老百姓发工资,才能让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有较快的修复。小微企业不好,受益的只是大企业或特定行业,再加上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资产价格上涨,只会加剧消费分层。体现在数据上,就是除了少部分高价奢侈品行业消费较为火爆外(比如白酒尤其是茅台持续涨价),大众消费品修复的速度是要慢于生产恢复的速度的。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因为小微企业目前还有恢复,贸然采取总量收紧的政策,没有了相对宽松的金融条件支持,小微企业会倒一大片。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不搞“急转弯”,尤其是保住中小企业结构性政策支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小微企业面临的状况有点像2017年,但政策在避免2018年“一刀切”的金去杠杆出现(当然,导致隐性债务扩张和流向房地产的影子银行规模还是要控的)。所以,近期可以看到,对中小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以及优惠税率都还在延续。
2
2020年12月经济数据解读
分析了全年和四季度GDP数据后,我们再来看一下12月单月的经济数据。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11月的7%还要强一些,同样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此前市场预期的值不到7%,可能会在6.5%-7%之间。因为从高炉开工率、耗煤量、半钢胎开工率、PTA产业链负荷率等高频指标来看,12月是有放缓的,而且12月PMI生产指数分项也放缓了。
那么,工业增加值为什么会比预期要好呢?首先,工业增加值之所以走强,与经济主动补库存需求密切相关。所以超市场预期的主要在上游,比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11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
其次,制造业投资支撑了工业增加值。比如,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工业增加值还在加速上行,再比如金属切削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也维持高位,这均与制造业扩产能或设备更新改造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2020年宏观经济:一波三折
2020年宏观经济,一波三折。
一季度在疫情冲击下,全民居家隔离导致消费冻结、工业生产停滞、工地停工,出口订单也接不了,春节备货产品积压,库存被动积累,企业预期也悲观,资本开支和产能的动力几乎没有。
所以一季度GDP只有-6.8%,部分第三产业更是因为没有人员流动成了重灾区,比如一季度批发零售的GDP同比是-1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14%,住宿和餐饮业是-35.3%。
当时相对确定的只有金融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前者要多放贷款支持实体,后者有巨量的线上办公的需求,所以他们一季度GDP分别为6%和13.2%,受到的影响最小。
而且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年后第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跌,第二个交易日开盘下跌,但随着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而且都在家里不上班,没什么事只能把储蓄换成金融产品,所以股票市场很快就恢复了,尤其是创业板,不少股票陆续创新高,因为受益于线上工作替代。
到了二季度,国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生产率先恢复,从4月开始多数企业复工都回到了2019年同期的8成以上。消费还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出行受到了抑制,线下服务消费仍然低迷。更重要的是,疫情在海外爆发,出口的不确定性陡然提高,短期不少出口加工企业的订单出现了-30%以上的降幅,企业预期仍然不稳定。
不过经济总算是比一季度好了,但由于一季度单边宽松预期太强,货币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传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均不达预期,部分产品因净值化改造还出现了亏损,理财刚兑的神话有了动摇。由于经济基本面环比改善了,理财、信托、P2P等金融产品刚兑接连打破,投资者发现,股票其实挺好,所以巨量资金开始往股票市场转移,6-7月股票放量大涨。
就在大家对基本面都悲观的时候,转折突然出现了。
出口突然好了起来,出口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从大的角度看,因为中国疫情防控得好,生产能力也在一季度保住了,与国内对应的是,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又有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消费需求起来了,但由于工厂都是劳动密集的,没办法开工,所以全部转化为中国的出口。
出口从过去的极度恐慌变成了订单充足,产能高度饱和,不少订单都排到了2021年年中,在出口好转和美元持续下跌的驱动下,人民币汇率开始明显升值,集装箱也找不到了,运费价格持续上行。
在出口增速持续上行的同时,基建却频频低于预期,5月基建当月同比还能有10.8%,但后续就持续下行了,也就7%左右的水平。虽然专项债、特别国债和赤字扩大对财政有支持,但专项债对项目要求高,资金和项目必须一一对应,资金使用流程繁琐,导致项目需要的资金和专项债能提供的资金是割裂的。只是在7月开了棚改的口子后,专项债的资金使用才有加速。此外,经济顺周期动能增强后,逆周期措施逐步退出,对地方隐性债务治理高压也约束了基建投资。
虽然基建动力不强,但房地产开工的需求还是很强的,一方面是因为一季度耽误了工期,后面有较强的赶工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房企对未来融资政策收紧有预期,于是加紧赶工,让房子能够达到预售条件,让前期没有交付的房子能够交付。
到了四季度,由于出口、房地产持续好转,前期库存明显去化,由于此前企业预期不稳定也不敢补库存,但现在突然发现库存不够了,而且经济一直强势运行,企业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不得不主动补库存,订单充足、产能饱和企业也开始加速扩大产能,制造业投资终于企稳回升。
在经济内、外需均旺、主动补库存周期的推动下,四季度GDP同比6.5%,而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不少地区还因为经济复苏出现了“电荒”,可见,2020年四季度经济恢复得还是不错的,也超过了市场6.2%的一致性预期。在四季度GDP高增长推动下,全年增长2.3%,同样超过预期值2.2%,中国也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全球一枝独秀。
要分析四季度GDP,先具体看一下GDP分项。
第二产业同比6.8%,在第三季度6%的基础上继续往上走,第二产业增长恢复得可以说非常好了,这与工业增加值高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11月工业增加值到了7%,而12月的工业增加值有7.3%,2019年工业增加值最高的当月同比增速也才6.9%。
工业产出的高增长必然需要经济总需求支撑,支撑工业产出高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出口、制造业投资、汽车以及主动补库存需求等。
出口带动了下游的医药、家电、纺织、化工以及计算机电子产品,出口订单饱和和产能不足驱动了制造业投资,而制造业投资带动了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
2020年汽车持续受益于消费需求旺盛、政策利好和新能源车降价等红利,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尽管推动四季度增长的主要是顺周期动能,但地产开工在融资收紧的预期下,仍有抓紧赶工的需要,再加上主动补库存推动,所以黑色、有色、非金属建材、上游资源的产出均有明显修复。
看完第二产业再来看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同比6.7%,也处于加速复苏的态势,不过第三产业内部分化十分明显。
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是第三产业主要的驱动项。金融业GDP受益于银行信贷投放多,而且股票市场成交很活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是第三产业另一个支撑项,海外疫情居家办公需求上升导致线上电子产品的订单(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一类的)高增长、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也会推动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统计局给的数据可以印证这一推测,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
但是,线下服务消费应该是没有恢复的,预计只能到去年同期的70-80%,类似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的GDP预计仍维持低位,而且现在局部地区的疫情似乎又有反复,各地春节也倡导不要返乡,看起来,线下服务消费的复苏还任重道远。
尽管四季度GDP同比6.5%,确实属较高的增长,但经济回归正常化仍路漫漫其修远兮。
主要是小微企业有被挤出的压力。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运费、限电和上游价格快速上涨,小微企业利润被明显侵蚀,能够转移成本的往往是有规模的大企业,因为规模优势可以转移成本,或者是有品牌或者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但小企业往往没有规模也没有品牌和技术壁垒。微观调研的时候,有不少小企业抱怨有单子但没钱赚的情况。更何况有些行业连订单都还没有明显改善,比如前面提到的线上服务消费。
从数据来看,12月PMI大、中型企业PMI均为52.7,但小企业的PMI只有48.48,较上个月下降了1.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运行指数的扩散分项持续维持在42.5-43之间,该指数扩张得快的只有融资分项。
图片
小微企业生存难也约束了消费的扩张。小微企业好了,给老百姓发工资,才能让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有较快的修复。小微企业不好,受益的只是大企业或特定行业,再加上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资产价格上涨,只会加剧消费分层。体现在数据上,就是除了少部分高价奢侈品行业消费较为火爆外(比如白酒尤其是茅台持续涨价),大众消费品修复的速度是要慢于生产恢复的速度的。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因为小微企业目前还有恢复,贸然采取总量收紧的政策,没有了相对宽松的金融条件支持,小微企业会倒一大片。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不搞“急转弯”,尤其是保住中小企业结构性政策支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小微企业面临的状况有点像2017年,但政策在避免2018年“一刀切”的金去杠杆出现(当然,导致隐性债务扩张和流向房地产的影子银行规模还是要控的)。所以,近期可以看到,对中小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以及优惠税率都还在延续。
2
2020年12月经济数据解读
分析了全年和四季度GDP数据后,我们再来看一下12月单月的经济数据。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11月的7%还要强一些,同样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此前市场预期的值不到7%,可能会在6.5%-7%之间。因为从高炉开工率、耗煤量、半钢胎开工率、PTA产业链负荷率等高频指标来看,12月是有放缓的,而且12月PMI生产指数分项也放缓了。
那么,工业增加值为什么会比预期要好呢?首先,工业增加值之所以走强,与经济主动补库存需求密切相关。所以超市场预期的主要在上游,比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11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
其次,制造业投资支撑了工业增加值。比如,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工业增加值还在加速上行,再比如金属切削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也维持高位,这均与制造业扩产能或设备更新改造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如何看待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超80万亿元,实现同比增长6.9%?
祖国在不断的发展中,我很自豪!!
百万亿国有资产将补充职工基本养老基金,你怎么看?
近日养老金出现一个重大的利好,那就是国家决定将所有的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的10%股份划拨给社保基金。根据我国目前国有资产来看,其价值将达到上百万亿。这笔钱不但会给缴纳社保的人们吃上一颗定...
大消费表现亮眼,现在还能上车吗?
你好,对前期涨幅比较大的。个人建议可以尽量的回避选择一些。相对低估值的股票进行一个建仓。
GDP数据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呢?
您好!影响力非常大,尤其在与市场的期待值相提并论时,实际发布的经济成长率或衰退率经常会左右金融市场的走势。数据越高,说明经济增长越强劲。GDP代表一个国家境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反映经济增长的基本情...
GDP数据出炉 首现“9万亿俱乐部”
【十省份2018年GDP数据出炉 首现“9万亿俱乐部”】2019年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截至14日,已有、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福建、四川、安徽、江苏、新疆省区市召开省级地方两会,晒出2018年当地经济成绩单。(中国新闻网)
2019年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截至14日,已有、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福建、四川、安徽、江苏、新疆省区市召开省级地方两会,晒出2018年当地经济成绩单。
从经济总量来看,多个省份实现重要跨越,其中,江苏GDP首次迈入“9万亿俱乐部”大门;北京GDP首次突破3万...
从百万亿M2下的“钱荒”看政策取向
“钱荒”,在20日深度发酵。“真是神经极度紧绷的一天,国债利率瞬间内变动50BP,这可是过去一年的变动量。”一位交易员说。 昨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大幅上升578.40个基点至13.44%;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触及30%的历史高点。始发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问题,也牵连到货币基金、交易所债市乃至黄金市场。 “钱荒”...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