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市场主体享“甘霖”
发布时间:2021-1-8 10:53阅读:389
百万市场主体享“甘霖”
李菁
昨日,记者从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公共财政导向,着力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公益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市民,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财政力量。
大规模减税降费惠及百万市场主体
“十三五”时期,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6~2020年,在坚持顶格落实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实现1100亿元、1157.1亿元、1231.9亿元、1241.7亿元、1253.8亿元,年均增长4.5%。随着财政收入稳步提高,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加大,2016-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1352.8亿元、1403亿元、1561.2亿元、1576.6亿元、1584.6亿元,年均增长4%,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为保民生、稳增长、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三五”时期,大规模减税降费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市财政密集实施了包含深化增值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创新“顶格协调、顶层设计、顶格优惠+叠加享受”于一体的“三顶一叠加”减税降费机制,释放最大红利,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5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惠及全市100多万市场主体和数百万市民群众。
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系列规模性减税降费纾困政策接连出台,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在340亿元左右,困难行业、小微企业和就业群体受益最大,有效发挥了对冲企业困难、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作用。截至2020年11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3.2万户,增长14.1%,总量达177.9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172万户,青岛市创业密度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七成以上
“十三五”时期,市财政把握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2016年,全市民生支出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20.5亿元。2016-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总投入达到5463.5亿元,占比稳定在七成以上,其中,城乡社区支出累计完成1467亿元、教育支出累计完成1333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累计完成86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累计完成473亿元、农林水支出累计完成39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累计完成339亿元、节能环保支出累计完成113亿元,助推各项社会事业进入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5年间,市财政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救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标准。支持办成52件164项民生实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中小学210所,普惠园覆盖率达90%,普通高中录取率大幅提高至68%;建成一批医疗项目,增加医疗床位1.3万张;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15.9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0.6万套(户),改造老旧小区704个;开通轨道交通6条,运营里程246公里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任务提前完成,2016-2020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0.3%,支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49个,助力全市28535户贫困户、510个贫弱村、10个经济薄弱镇全部“摘帽”。
坚持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2020年,积极争取抗疫特别国债等中央直达资金61.1亿元,除本级直接支出的0.68亿元外,将其余60.42亿元全部下达给区市,下达进度在全国36个省(市)中排名第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直达资金已形成支出59.99亿元,支出进度98.2%,比全国平均进度(91.8%)高6.4个百分点,惠及全市1万余家企业和59万余群众。
财政资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不同阶段经济形势发展变化,5年来,市财政聚焦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创业城市、人才引进、新经济、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了“一揽子”精准调控扶持政策百余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激励、先导作用,打出政策“组合拳”,有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1.7%。
用足用好政府债券,2016~2020年,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共1277亿元,年均增长43.7%。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重点支持了公共卫生、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领域的1145个公益性项目建设,带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有效发挥了政府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构建起政府引导基金、科创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组合式政府投资基金矩阵。2019年以来,连续举办创投风投大会,持续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已汇聚私募基金规模超千亿元,将大量创投风投资本导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青岛成为全国创投资本最活跃的城市。截至目前,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参股设立基金98只,认缴115.9亿元,带动各类资本投资859亿元,撬动比7.38倍,投资项目560余个,通过IPO、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20家企业成功上市。2019年,设立500亿元规模的科创母基金,目前已深入对接并储备近200支子基金,储备直投项目30余个,其中60%以上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沃土中生根发芽。2020年12月,推动胶东五市共同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胶东经济圈建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