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服务企业“最后一纳米”
发布时间:2020-12-22 11:53阅读:290
青岛海关服务企业“最后一纳米”
近日,经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查验合格后,青岛百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一批出口口罩搭乘“EVE ORBAN”号货轮出口欧洲。这是公司今年疫情以来出口的第121票口罩。随着国内复工复产持续加快,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抓住海外需求增长商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扩大防疫物资出口业务。青岛海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作为,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纳米”,助力防疫物资扩大出口。
今年以来,青岛海关通过对青岛通惠服装、酷特、日照三奇等10余家防疫物资重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前11个月,青岛海关共监管验放8.33万批、57.49亿美元出口防疫物资,有效拉动了出口增长。
当好企业引路人
为保证出口防疫物资质量安全,自今年4月1日以来,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先后发布了5号公告、12号公告,海关总署发布了实施出口医疗物资法定检验的53号公告,不断规范防疫物资出口秩序。
海信集团在多个国家建有生产基地,国外疫情严重,需要集团出口口罩等防疫物资,支持国外工厂复工复产。“有了海关对出口防疫物资的政策解读,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将符合要求的防疫物资出口到国外工厂,海关就是我们的引路人。”集团进出口负责人张琦表示。
当好企业解忧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出口企业不了解国外防疫物资准入要求,连续发生被国外退运、通报等情况,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
青岛海关主动与商务部门联系,由商务门协调各辖区出口企业,建立交流平台,青岛海关及时将国外通报、退运原因进行讲解,指导企业规避风险。“如果我们企业自己一点一点去研究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费时费力,还不够准确。”海氏海诺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城表示,海关的培训指导全都是干货,为企业解决了出口难题。
今年以来,青岛海关共为辖区77家出口防疫物资企业进行了现场培训,切实解决企业出口难题。
当好企业贴心人
烟台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2月份投资建立的防护服、隔离衣生产企业,随着国内防疫物资市场饱和,5月底,该公司与国外某公司签订为期1年的生产协议,企业一直担心能否顺利通关。
青岛海关针对企业生产实际,认真研究解决方案,确保防疫物资顺利通关,首批3个集装箱的防护服仅用时2个小时就完成了资料审核、现场查验、放行工作,货物顺利装船出口。
当好企业娘家人
鉴于大多数出口防疫物资企业都是今年疫情发生以后转产成立的,企业自检自控能力欠缺。青岛海关发挥政策和技术优势,到出口企业进行精准服务。
青岛世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之前是一家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疫情发生后响应政府号召,开始转产口罩。青岛海关多次赴企业现场进行一条龙指导。“多亏海关一对一的指导,保障了产品顺利出口,海关就是一家人。”公司总经理秦万民说。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博客,微博)记者 李倚慰
文章转自和讯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