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改革”引热议 这些投资机会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0-12-15 11:05阅读:388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为“十四五”开局划出重点。
会议提出了需求侧改革,“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事实上,此前多个重要会议均都已提到需求有关内容。
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定调要扩大内需;
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今年以来核心CPI的不断回落及PPI的持续为负,反映出我国在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两边都需要调整,过去侧重用供给侧改革,如今,对需求侧也需要进行改革。
机构热议“需求侧改革”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但需求端的恢复慢于供给端,“三驾马车”的恢复也并不均衡。相对于投资和进出口的恢复速度,消费恢复明显滞后。
中金公司指出,担住供给侧,注重需求侧,在双循环背景下,政策对需求侧改革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要求形成供给例和需求侧相互促进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平安证券表示,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推进扩大消费的基础性改革。过去在消费政策上,往往以简单刺激部分领域商品消费为主,譬如汽车、家电。在“内循环”的导向下,未来可以期待更多关注于“公平”的政策推出。
广发证券认为,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去产能、环保、金融适配、产业链高级化,“供给创造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推动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拓展投资,“需求牵引供给”。但是“需求牵引供给”,则需要进一步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激发内需潜能。
华泰期货表示,如果说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生产”和“分配”,那么需求侧改革对于“流通”和“消费”将更为强调。流通从地理上看是对于区域发展失衡的再平衡过程,关注实体领域的物流建设、金融领域的财政建设等。消费从驱动因素上来看是两个环节,收入分配领域的能消费和保障领域的敢消费,前者是对于财富分配失衡结构的改革,后者是对于在经济步入工业化后期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过程。相应的“劳动”和“资本”的财富分配关系、医疗、教育、保险改革也将成为明年的关注点。
这些行业或受益于“需求侧改革”
开源证券表示,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供应链收缩”大背景下,“需求侧改革”激发内需活力,适逢其时。“需求侧改革”有助于加快激发内需活力,助力经济增长动能切换。在政策助力内需加快释放下,全方位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服务消费提升空间巨大、“长尾效应”下大众消费升级空间广阔。其中,医疗、文化娱乐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上升趋势“确定”、空间较大。实物消费升级,在必需消费中体现为追求高品质和健康、在可选消费中体现为关注品牌、质量等。
国盛证券认为,需求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扩大内需。未来有望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完善节假日制度。
光大证券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需求侧改革”和“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新说法,“需求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内需和新基建,而反垄断则可能会对国内互联网巨头产生较大制约和挑战。配置上,建议把握以下三条投资主线:①复苏预期继续提振风险偏好,顺周期更为受益,建议关注工业金属、石油石化;②国内消费继续回暖,看好自身电动化周期带动的汽车、受益于海外出口拉动的家电、家具;③金融有望延续景气度向上+估值修复的行情,建议持续关注。
太平洋证券认为,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需求侧改革”,我国“扩内需”战略基调明确。建筑减隔震与装配式等工业化新方向,符合“内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具备长期发展潜力,应当重点关注。建议关注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公共资源短板问题正逐步解决,基于民生工作的基建补短板有望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已然成为当下最确定投资方向,减隔震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领域,立法落地预期较强的背景下,测算约440亿行业空间待释放,相关标的如震安科技、天铁股份;钢构标的鸿路钢构、精工钢构。
第二条主线,龙头企业在手订单充裕,业绩保障性较高,重点标的有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设计标的华设集团。
东北证券指出,政治局会议提出需求侧改革,消费和科技仍是政策中长期重点导向。近期A股创新高后出现调整的原因主要来自投资者的担忧,但相关因素均不可持续。分子端盈利改善和机构资金持续流入,风险偏好有望修复,慢牛趋势短期延续。行业配置上,从疫情后的需求恢复和宏观环境驱动两个角度寻找盈利改善确定的方向:可选消费、大金融、自主可控和新能源等。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13366789387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