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扩张放缓;拿掉猪以后——11月金融与物价数据解读
发布时间:2020-12-10 20:41阅读:231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同比增长13.6%。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7%,前值为10.5%。
解读
1、11月货币政策和金融数据呈以下六大特点和趋势:
1)11月货币政策操作边际宽松,10日至30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投放2700亿元,月中MLF超量续作,月末MLF再次意外续作2000亿元,流动性小幅宽松。从原因来看,一是受永煤信用债事件影响,货币政策边际对冲,稳定信用事件带来的市场流动性紧张。二是由于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11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6.72升至6.58,货币政策重心稍向汇率稳定倾斜。但整体来看,5月以来央行操作主线仍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稳健中性是主基调,保持货币总量“不缺不溢”。
2)当前货币政策虽回归正常化,但谈收紧为时尚早。
其一,当前经济正在回到正常的周期轨道,但经济恢复基础不牢,2020年3月以来经济恢复超预期,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高增,弥补消费不足。但展望2021年,就业和收入低迷,投资面临回落压力,出口高增难持续,消费回升难以完全对冲。
其二,受疫情影响,今年3-11月政府部门加杠杆,带动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当前随着经济持续恢复,GDP增速回升,债务增速下降,将带动宏观杠杆率下行,降低货币政策收紧必要性。
其三,目前爆发的金融风险个案,虽有个体主观行为因素,深层次来看是周期性、体制性因素叠加的结果,未来仍需关注微观企业和结构性问题,精准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3)受5月以来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影响,叠加货币向信用传导时滞因素,11月存量社融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13.6%,信用扩张放缓。年末至明年,考虑政府信用扩张放缓,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顺周期部门的融资需求相对逆周期部门较弱,明年社融增速下行压力较大。
4)结构层面,11月政府债券及信贷仍是社融主要支撑,但边际减弱,信用违约风险冲击下企业债券融资明显回落,非标压降节奏加快,构成主要拖累。
5)11月M2增速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10.7%,主因年末财政投放节奏加快。M1增速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指向实体经济活跃度继续上升。
6)展望2021年:货币政策宜保持观察,尚不具备大幅收紧条件。总量层面,结构性宽松和结构性收紧并存,长期趋于正常化,社融及M2增速逐步回落。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2、近期央行流动性投放小幅宽松,以稳定信用风险下的流动性冲击,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但短期维稳不改中期趋势,货币政策确认回归常态,稳健中性仍是主基调。
信用风险事件集中爆发,冲击流动性环境。11月初,以永煤为代表的信用风险事件集中爆发,触发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信用债一级发行大量取消,弱资质地方国企信用利差上行,非银与银资金利差拉大。
银行负债端承压,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上行。在超储率低位、监管压降结构性存款、同业存单大量到期的背景下,银行负债端持续承压,股份制银行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行至3.25%,已高于MLF利率30BP。
在此背景下,近期央行态度边际缓和,流动性小幅宽松,呵护资金面平稳运行。11月10日至30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投放2700亿元,月中MLF超量续作,月末MLF再次意外续作2000亿元。流动性投放小幅转松,以稳定信用风险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引导同业存单利率向MLF利率回归,呵护资金面平稳运行,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
但短期维稳不改中长期趋势,伴随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伴随经济向潜在增速恢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提闸门,强调保持流动性“不缺不溢”,稳杠杆、防风险,货币政策已确认回归常态,短期维稳并未改变稳健中性的总基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有老师可以解读下凌云光终端需求放缓是利好还是利空?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