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M1和M2增速双双回升
发布时间:2020-12-10 13:48阅读:451
11月M1和M2增速双双回升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12月9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M2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
在业界专家看来,本月广义货币增长和新增社融略超预期,新增信贷基本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信贷逐渐趋向紧平衡,但结构优化仍然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增速双回升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分析说:“11月M1和M2分别较上月回升0.9个和0.2个百分点,这主要因为,一方面得益于信用风险爆发下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的进一步增强,尤其体现在M1的大幅回升上,近期宏观数据的向好也印证了这点。”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认为,11月M1增速较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至10%,连续3个月回升,部分反映企业存款活化有所增多;M2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至10.7%,或与居民和非银存款增多有关,而企业存款略低于去年同期、财政存款同比多增594亿元。
新增贷款略高于去年同期
在新增信贷上,央行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8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0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
陶川对记者表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元,从全年信贷投放节奏来看符合季节性规律。其中企业中长期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681亿和360亿元,短贷和票据、非银贷款则同比少增,可见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体现在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
他还表示:“从全年来看,1~11月累计贷款投放18.4万亿元,考虑到去年12月新增贷款1.14万亿元,预计2020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略低于20万亿元的目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指出,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仅多增400亿元,但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
据温彬介绍,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期限结构有所优化。二是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企业部门贷款新增781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18亿元;居民部门贷款新增753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03亿元;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1316亿元,说明“影子”银行治理发挥积极成效,资金空转明显改善,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
信贷和政府债券支撑社融增量
在社融方面,2020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
陶川分析说,11月新增社融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从结构拆分来看,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是主要支撑,同比分别多增1676亿和2284亿元;而非标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则拖累社融增量,二者同比分别少增982亿和2468亿元,非标中信托和未贴现票据融资萎缩明显。
赵伟也指出,社融增速见顶回落,主因是企业债券和非标融资拖累、政府债券贡献也在下降,信用“收缩”通道已然开启。据他具体分析,从主要分项来看,企业债券融资大幅下降,信托贷款和表外票据明显收缩。企业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同比少增2468亿元,信托贷款净减少1387亿元,同比多减714亿元;表外票据净减少626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增加57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000亿元,同比多增2284亿元,但同比增幅和增速已连续3个月下降。
社融存量增速是否已经见顶?对此,陶川表示,若假设全年8.51万亿元的政府债券净融资发行完毕,12月份尚余8856亿元,假设新增社融其他部分符合过去三年历史均值,那么全年社融存量增速为13.7%左右。也就意味着本轮社融顶部出现在10月份或12月份。
展望明年,陶川告诉记者:“预计明年社融增速在11%~12%之间,M2增速在9%~10%之间,预计明年信用扩张可能较今年放缓。”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
文章转自和讯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