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发布时间:2020-12-10 10:54阅读:240
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0日电 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发布《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
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世界影响力全面提升,全球枢纽和节点地位更加巩固,城市核心功能大幅跃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球顶尖城市行列;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要素生产率全国领先,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现代化治理走出新路,全过程民主充分展现,平等发展、平等参与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城市空间格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全市发展实际,到二〇二五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强大。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要素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发展新动能加速迸发,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取得新突破,数字城市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四大功能”全面增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一八年基础上翻两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利,完成全部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城市吸引力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接近全球城市先进水平,平均期望寿命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城市精神品格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更加完备,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文化创新发展生态持续完善,文化品牌标识度愈加彰显,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更为优良。大气、水、土壤、绿化等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公园数量达到一千个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提高,生态空间规模与品质得到新提升,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动。
超大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和社区活力进一步激发。法治上海建设取得新进展,地方法规制度更加完善,执法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深入推进。
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引领,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率先开展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服务引领全国改革开放。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支持浦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做强“五个中心”核心区功能,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此外,在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更大决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推进生态惠民工程,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
在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构筑更加公平可靠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供更加充分的养老服务供给。
具体来看,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表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展慈善事业,推动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多渠道帮助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返乡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积极防范、有效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的风险隐患。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和新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提升素质、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和幼儿快乐启蒙教育,建设托幼一体化体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地方高水平大学与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实施“强基计划”,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绿色通道”,构建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开发主力军作用。
保持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适度增长,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制度,巩固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推动社会保险基金规范运营、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支持发展商业养老、商业健康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机制。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优化“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租赁住房政策,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坚持能快则快、攻坚突破,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支持推动物业管理规范有序。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和系统集成,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管理创新,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市级医疗机构,做实做强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强整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功能,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
更加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立健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做强中心城区“嵌入式”和乡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服务品牌,围绕增量、增能、增效,优化设施布局,推进适老化改造,加强资源配置,织密织好养老服务网,着力解决好失能失智老人护理难题,让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大力推广养老顾问制度,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发展异地养老,深化长三角养老服务合作。
在着力加强全周期管理,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方面,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全面提升服务管理质效,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以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激发基层活力,以系统性防控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中新经纬APP)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