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业市场疲弱趋势显现 经济刺激措施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20-12-7 21:31阅读:248
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政府额外的救助资金缺乏以及新一轮的社交管控措施的陆续出台,美国新增就业人数意外录得5个月以来最低;零售业和政府岗位的减少是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低于预期的核心影响因素,运输仓储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使得就业市场仍存一定的韧性。美国就业市场疲弱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并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并且美国就业市场的失业结构再度恶化,亦说明就业市场的脆弱性和实质性复苏的艰难性。短时间内,美国就业市场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美国11月非农数据仅代表10月下半月和11月上半月的就业情况,11月下半月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仍然没有在数据中显现;美国新增确诊病例数持续突破20万关口,疫情继续恶化则会加大就业市场的疲弱态势;而美国部分州新一轮的社交管控措施,亦冲击就业市场;额外的财政措施的缺失,无法为疲弱的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提振;故在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美国就业市场的疲弱趋势已经形成,在接下来的2-3个月,就业数据仍延续疲弱态势。当疫苗广泛接种且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就业市场的复苏趋势将会再度开启,预计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则就业市场和经济将会开启持续的复苏模式。详解解读: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免费理财书”,可获得关于免费理财书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美国劳工局公布的报告显示,11月季调后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录得24.5万,不及47.5万的市场预期和63.8的前值,连续第5个月增幅下滑。11月失业率(U3失业率)录得6.7%,连续第7个月回落,并创下3月以来新低;然而美联储卡什卡利表示,6.7%的失业率具有误导性,实际失业率约为10%,与大萧条时期的峰值相当。U6失业率方面,10月U6失业率录得12 %,表现略强于12.1%的前值,失业率继续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继续减小。美国11月就业参与率小幅回落,录得61.5%,表现不及61.7%的预期值和前值,疫情再度升温影响和美国多州采取新一轮管控措施是直接原因。
- 从数据来看,美国11月就业市场表现意外疲弱,这是由于疫情加剧、局部社交管控措施再度趋紧和且缺乏额外的财政救助导致的,美国就业市场再度疲弱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亦表明新冠肺炎病例的激增正在打击工人,遏制更广泛的经济复苏;并且11月非农数据仅仅代表的是10月下半月和11月上半月的就业情况,11月下半月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仍然没有在数据中显现。故持续复苏的就业市场再度转弱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并且短期内难以改变。
- 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具体分项来看,零售业和政府岗位的减少是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低于预期的核心影响因素,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3.47万和9.9万人;运输仓储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特别是运输仓储业新增就业人数增加14.5万,远高于增加6.2万的前值;其他各分项的新增就业人数则是小幅增加,但是整体则是少于前值。零售业岗位的减少和运输业岗位的增加,说明随着疫情的再度恶化和节假日的来临,人们的购物倾向从实体店向网购的转变。
- 另外,失业27周及以上的人数再度增加38.5万,达到390万,占失业总人数的比例亦达到36.9%。长期失业人数的上升,这是一个对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造成创伤的迹象,说明美国的失业结构仍在恶化,美国失业结构的恶化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更为严重,且短期内难以解决,进而对社会的安定形成冲击。
- 总结: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政府额外的救助资金缺乏以及新一轮的社交管控措施的陆续出台,美国新增就业人数意外录得5个月以来最低;零售业和政府岗位的减少是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低于预期的核心影响因素,运输仓储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使得就业市场仍存一定的韧性。美国就业市场疲弱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并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并且美国就业市场的失业结构再度恶化,亦说明就业市场的脆弱性和实质性复苏的艰难性。短时间内,美国就业市场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 就业市场展望展望方面,美国11月非农数据仅代表10月下半月和11月上半月的就业情况,11月下半月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仍然没有在数据中显现;美国新增确诊病例数持续突破20万关口,疫情继续恶化则会加大就业市场的疲弱态势;而美国部分州新一轮的社交管控措施,亦冲击就业市场;额外的财政措施的缺失,无法为疲弱的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提振;故在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美国就业市场的疲弱趋势已经形成,在接下来的2-3个月,就业数据仍延续疲弱态势。当疫苗广泛接种且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就业市场的复苏趋势将会再度开启,预计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则就业市场和经济将会开启持续的复苏模式。
- 在数据显示美国11月就业增长放缓后,市场对于推出更多联邦刺激措施的预期升高,为美联储采取更多措施支持经济亦增添了理由。即将到来的12月政策会议备受瞩目之际,美联储官员重申需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这可能促使美联储在12月15日至16日会议上修改购债计划。预计联邦政府将会迅速推出新一轮的小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缓解当前经济和政府困境,在拜登入主白宫后则会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而美联储或增加小幅的购债规模,大规模改变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小,对于美元而言依然形成利空。
- 美国经济方面,美国疫情再度恶化,经济复苏受到二次冲击,预计美国经济复苏趋缓,四季度GDP环比将会出现大幅回落,不排除零增长可能,而同比数据则会继续好转,但是能突破零增长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美国2020年全年GDP萎缩3.5%-4%;2021年,疫苗量产后将会广泛的接种,美国疫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美国经济亦会持续的修复,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将会出现4%-4.5%的增长,GDP同比增长率的峰值会出现在二季度,整体呈现先强后弱趋势,但是经济复苏是持续的,能回到疫情前的经济水平的可能性不大。
- 美元指数方面,2020年底和2021年,美国货币政策将会相对稳定,超低的利率保持不变,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不变或者出现小幅的调整,实际利率本就处于负值区间,随着通胀的持续上升,实际利率将会进一步的回落,这将会使得美元指数继续承压下行;美国政府将会推出新一轮的万亿财政刺激措施(美国财政政策一方面直接派发现金,另一方面则是会改变货币乘数,相当于变相的释放流动性),2021年财政刺激措施或达到2万亿以上,财政刺激措施亦会使得美元指数承压;随着疫情和疫苗的进展,美国经济将会迎来持续的复苏,美国经济基本面相较于欧洲经济基本面具有比较优势,这将会支撑美元指数,避免美元指数出现大幅的回落。综上三条核心影响因素,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局部反弹是必然,但是反弹空间相对有限,整体将会是震荡走弱的趋势;2021年美元指数跌破90关口后,会下探88的关键支撑位,若跌破88则不排除下探80的可能,但是持续时间有限;在没有特殊影响因素下,美元指数将会在88-95的区间内偏弱震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对的,中国证监会在2018年2月9日宣布,原油期货将于2018年3月26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并将于2018年2月26日起正式开展程序化交易客户备案工作。由于该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美国经济刺激之下美股大涨!今天A股会不会跟涨?
您好,A股市有可能上涨的,交易手续费可以协商至成本价格欢迎详询!
美国不断刺激经济之下,会缓和现在的经济危机之势吗?
你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后续具体的走势还是需要继续关注的,欢迎咨询。
央行为什么要实行“负利率”?这项措施是如何刺激经济?
您好!首先,大家需要知道,根据巴塞尔协议,各国的央行对商业银行有一个储备金的硬性规定(reserverequirement),背后的意义在于,一旦商业银行发生了流动性的问题,央行会及时的将这笔资...
投资思路转变迫在眉睫
传统行业尤其是强周期性品种,行业的产能过剩不是一两天能解决,去产能过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经济转型态势下,更进一步拉长了传统行业去产能过剩化的战线,而所处传统企业自身的去库存化也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如果转型和创新不成功,或将是更久远的煎熬,反映到股市如同投资传统行业和个股...
美国地产私募大亨:美联储行动太激进 严重经济衰退迫在眉睫
美国地产私募大亨、喜达屋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arry Sternlicht周四(9月15日)表示,如果美联储不在加息问题上及时踩刹车,美国经济就将滑向严重衰退的边缘。
美联储年内已连续四次加息,外界普遍预计下周还将再度加息75个基点,以遏制高烧不退的通胀。美国劳工部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升8.3%,高于市场预期的8.1%;CPI环比亦上涨0.1%,同样较市场预期高出0.2个百分点。
Sternlicht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行动得太晚了,而如今又过于激进,“美联储正在用不必要的大锤打击经...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9 15:43
-
房贷怎么还?每期还多少?(点击测算)
2025-05-29 15:43
-
负债不用愁,点击免费领还款计划表~
2025-05-29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