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的库存去哪里了?
发布时间:2020-12-6 18:32阅读:389
今天PTA大哥脾气有点急,说涨就涨,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前面我们写过一篇文章说是四季度的交易逻辑要有两个转变(化工交易从需求端向成本端转换?),第一个是化工产业链需求端向成本端转移,另外是格局要大一些看化工,现在联动性太强了,后面上市的品种太多,资金在里面套利对冲,得横向看,也得纵向看。
化工就是牵一发动全身,谁能保证沥青的交易逻辑不会到PTA身上呢,今天市场上传言某大厂的货超卖了,结果不好交了,这事有些奇怪,难道接近400万吨的库存凭空能变没了?
除去仓库资金囤货等其它因素先不说,咱们大家伙后面是不是得关注一下出口的因素了?RCEP这么大的自贸区签下来,中国的很多的化工品可是全球最低的价格,当然PTA今天的行情跟这关系不大,不过RCEP未来一定会影响PTA,因为PET已经是一个大量出口的下游品种了。
2019年苯乙烯刚上市的时候,在给化工企业讲课的时候,老魏说未来化工市场中国会由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变,让大家赶紧招聘会英语、懂化工的贸易人员,眼光要看外面。当时江苏有个PET企业老总让老魏介绍能做出口贸易商,可能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举个例子,PP一吨在国内也就是几十元的利润,可以出口到俄罗斯,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吨利润十倍不止。老魏的一个贸易商销售额一年增长50%,专门做这生意,估计过几年就上市了,利润又好。
还可以用渝新欧铁路,政府还给运费补贴,这利润相当高的,别看国际贸易好像很复杂,实际上真不难,开证,清关,付款,收货一小时就能给讲明白了。关键是第一次麻烦一些,赚钱哪个生意不麻烦呢?
中国的技术水平和勤劳的精神,成本相当低,我们看外企这几年不断缩小在中国的交易量,竞争太激烈了。
PET已经大量出口到俄罗斯,还有很多国家了,数量持续上升,这还是有其它国家的关税情况下,要是没有了关税,那还不飙升?
老魏赶紧让小伙伴统计一下,咱们上市的化工品进口依存度与出口的数量,我们看一下今天刚统计的数据。
先看一下进口的,进口最大的还是EG,EG在英文里叫MEG,这是2020年的数据,也就是国内的产能这么大了,仍然大量要进口,这数据说明需求还是强劲,PE不仅包括LLDPE,也就是塑料L,还有其它的HDPE,LDPE三个大类,持续比较高的。
EB也是高达30%,你说这韩国LG化学装置一起火,能不涨到10000元吗?PP就低很多,毕竟国内是煤炭法生产的多。
咱再看一下出口,出口这一块太低了,没有一个超过10%的,常识想一下也是不合理,中国的技术现在已经很先进,成本已经一降再降,后面这些商品产能扩张后,可能像一路一带一样,产能输出。
可能预测未来这些品种的出口会上升很快的,化工品出口的最关键就是两个因素,做国际贸易的都清楚:汇率与关税。
有时候,国外的生意能不能做,可能就差在关税上,我们每年给海关交的银子可不少,下面是经常做的几个品种进口关税。
-
PP共聚要收3.9%,均聚PP要6.5%
-
LLDPE要收6.5%,聚苯乙烯前面是6.5%,现在韩国进来4.5%
-
橡胶是20%或1500元一吨,自个选择,反正都不便宜
-
苯乙烯是反倾销的,台湾货3.8%,美国13.7%,韩国货6.2-7.5%
-
PVC也是反倾销刚结束,要不然老外的成本也比较低
另外,咱再看一下甲醇的进口来源国:
伊朗是最大的,其次是阿曼与阿联酋,所以伊朗有风吹草动,影响太大。
PE主要是沙特,那里的乙烷成本低,再合成乙烯到PE,这里要注意印度也有量,印度信诚工业的货大商所还给了交割品牌的注册,咱们做交割的都知道,拿印度货来交割是很划算的,就是这国家信誉度有点差。一定得不可撤销信用证,否则不要和他们来往。
乙二醇还是沙特最大的,并且这占比实在太大,其它的国家太少了,主要还是反倾销的影响,所以关税的微力可见一般。
这是苯乙烯的,沙特与台湾,韩国,日本都是比较重要的,至少不如EG那么极端了,所以台湾最近发货有些紧张,可能会有影响外盘了。
PP进口最大的竟然不是沙特,而是韩国,这主要还是韩国LG化学扩产比较多,当然这里也不乏老魏合作的几个贸易商水平很厉害,市场开发能力很强,并且很专业,还很有谋略,做现货生意和期货差不多一个道理。
现货得控制销售渠道,出货速度要快,资金管理是第一位的。大部分PP与PE有液体化工贸易商都是亏在资金管理上,转不动了只能破产,所以资金管理是第一的。
做期货关键是研究透交割环节,有货交不进去也是没办法的,投机交易关键也是资金管理,要把期货当成现货生意来做,淡季囤旺季的货,就像咱们前面囤沥青一个道理,等到旺季那就不是这个价了,交易所还不收仓储费与利息,当然现在位置有点高了,只是说一下这个道理。
-
淡季囤旺季合约
-
旺季空淡季合约
后面咱们做化工的还是要盯着出口,以前市场需求方只是看中国国内,现在眼光要放远一些,需求分析方面,供需平衡表是不是得调整一下?这次PTA看起来可能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突然紧张,不管是资金还是其它方面的因素,但是偶然因素后面可能有必然的逻辑在里面。
产品过剩是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上,如果需求放大,过剩就不一定了,所以咱们眼光放得远一些,开一些,不能对一个商品弄成偏见。当然不要看了文章就去买PTA,交易是得按自己的思路来,看不懂的不要去做。
但是,有一条在交易期货上和现货上肯定是行得通的,那就是:
-
一个商品到了极低的价格,不要中长线去空。
-
傅老师说:天道轮回,物极必反,均值一定会回归。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