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突破53500关口 续刷2018年6月以来新高
发布时间:2020-11-24 18:23阅读:163
11月24日,国内商品期货多数上涨,原油、沥青、燃油及塑料期货涨幅居前,不过沪铜期货也走出平台区间走势,上破53500关口。机构指出,2021年有望迎来如2011年的强劲上涨行情。
截止收盘,沪铜主力合约涨1.26%,报54770元/吨。
东方证券认为,2021年有望迎来如2011年的强劲上涨行情。2009年金融危机使全球铜产量增速降到-1.67%,之后2010-2011年全球推动经济复苏,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速回升。与之对应的2020年疫情暴发,但随着全球经济刺激计划推动,2021年铜价或迎来较强复苏。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海外需求明确复苏,国内需求维持强劲,供给的相对刚性料将造成至少半年维度的铜铝供需错配。叠加新一轮刺激计划预期下的流动性释放和美元周期下行,铜铝价格的强势周期有望持续半年以上,我们预计铜铝价格将持续突破高点。
华泰期货王卫东称,沪铜主力2101合约经过4个月的高位整理后,形成了中继三角形形态,近期在运行至形态顶端附近后,向上突破形态压力线,展开新一轮上涨走势。趋势指标上,均线系统整体向上,并形成了多头排列,显示出向上运行趋势。从K线走势来看,上周一快速向上突破后,随即展开回调,很快在上压线附近受到支撑,并再次上行,确认突破有效。在突破和随后的上行过程中,成交量明显放大,价量配合良好,后期继续保持上涨走势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次提价!供需助攻覆铜板终启涨价周
【事件爆发点】覆铜板半年多次涨价 11月又来第三次
11月覆铜板厂商开启了又一次“涨价函攻击”,涨幅大约在10%左右。
这已经是半年来的第三次提价,建滔积层板、金宝电子、天润电子、鸿海新材料、鹏洲电子、威利邦电子等企业均位列其中。
其中的原因自然少不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扬,但是厂商能够通过涨价的方式继续保存利润空间,并将成本转移到下游,而下游还能够消化,也反映出了终端市场的火热行情。
【涨价逻辑】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终端需求旺上加旺
覆铜板此番的“半年三涨”,首要原因就是原材料成本的上调。
而在覆铜板的数个主要原材料中,铜箔能占到三到五成,环氧树脂能占到三成左右,玻纤的占比也不小。
而铜、环氧树脂和玻纤今年的涨价幅度,都可以说是“笑看全场”
进入下半年之后,电解铜价格直接突破五万。而就在今年的3月23日,电解铜价格还位于2016年以来的新低。截至11月19日,沪铜2101主力合约价格又上涨至52730元/吨的高位。
此外环氧树脂更是直接突破了十年的高点,价格已经涨到让厂商开始封盘惜售,支撑覆铜板价格水涨船高。
玻纤价格也同样在今年第三季度经历了十年高点,准确地说是结束了2018年以来的下行周期,终于止跌回升。8月中旬以来主要厂商就开启涨价潮,一些厂家直接纱价格超5000元/吨大关,成为十年以来的新高点。
原料涨价抬升下游产品价格,但也要终端市场能够承接得住,否则甚至会压抑住正常的需求,造成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
但显然覆铜板此次的故事是相反的走向。
PCB助覆铜板深入电子行业 5G商用更是打开新蓝海
覆铜板首先就被大量使用在印刷电路板(PCB)上。
PCB被称为“电子元件之母”,它对于大部分电子设备来说都是必备零件。所以覆铜板通过PCB应用在了诸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等。
这里就以汽车电子为例,虽然今年上半年的疫情高峰使得汽车市场经历了寒冬,但是随着下半年疫情好转消费者出行刚需日益恢复,汽车市场终于绝地反击。
根据乘联会在10月份公布的数据,9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91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更为亮眼,批发销量直接同比暴增99.6%。
这对于覆铜板的消费有巨大提振,更何况新能源汽车对覆铜板的质量和使用数量都更高。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22年在新能源车领域将会诞生价值54.4亿美元的PCB市场空间。
此外,今年5G技术的商用也成为提升覆铜板需求的一大引擎,甚至可以说是覆铜板最大的应用市场。
在5G时代,国内基站的数量可能将是4G基站的1.1-1.5倍,全球和国内5G基站建设量将分别达到1055万和598万站,所用的材料面积也将翻倍,这将进一步打开覆铜板的潜在市场规模。
众多终端市场一起发力,目前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仍有上冲动力。有关机构预计到2023年,覆铜板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亿元,届时率先布局市场的头部供应商将最先获益。
【相关个股】
生益科技:国内生产印制线路板、覆铜板、粘结片的龙头企业。2019年公司刚性覆铜板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2%。今年三季报净利润13亿元,同比涨幅为25%。
东材科技:国内绝缘材料龙头公司,高速覆铜板上游高端电子树脂进口替代空间大。
欢迎前来咨询预约开户,点击头像添加微信沟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