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期现关系与供应端矛盾
发布时间:2020-11-17 21:04阅读:179
很多人仅仅用现货的思维去做商品期货交易。个人觉得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仅仅从这方面去进行策略的制定,就会非常的不合理。原因在于期货和现货虽是同一体系下的内容,但却具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点简而言之,如下:
期货是:
你越有货,我越不买,价格跌,越跌越不买;
你越没货,我越要买,价格涨,越涨我越买;
你货不多不少,我就观望,就等你有货没货。
现货是:
你有货,我想买;你愿意卖,我愿意买。
说白了期货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而现货就相对纯粹,愿打愿挨、任劳任怨;苦心经营、苦口孤诣;甘心情愿、真情无悔。
一、现货经营的秘诀
我们能看到很多做实体现货的,往往大行情来的时候都不怎么赚钱,部分反而亏钱。其原因在于:实体现货的参与者大多都着眼点在于眼前,需要解决更多当下的问题。比如:近期的供货,近期的采购,资金库存配比调节等。同时,实体现货参与者的运营成本更大,风险控制完善,内部责权明确,追求资金周转等。这一方面可以促进现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但也使得做实体现货的着力点放在了经营之上,也就是力求解决当下的问题,对未来商品的走势判断并不重要。因为商品只是资本经营的媒介,而非核心。
所以我们就可以去思考一个问题,现货经营赚的究竟是谁的钱?
在此个人觉得,现货贸易中的盈利点:
一是价差;
二是资金利息;
三是提升市场效率的正反馈;
四是其他外部方面,比如商品估值提升。
但在实际上,对于风险偏好度中低的现货商,价差盈利这一块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取,而且主要参与方式还是以套利的形式。所以大部分盈利点就只能在二三四这几方面了,而三四这属于整个产业链体系中的,也就是说,行情好的话,大家都赚钱。如电解铜,如果铜融资属性继续提升,那么它的估值就会提升,价格也会走高;如果国家去杠杆,那估值就会下降,价格走跌,这是对于整个市场上一致的。市场效率的正反馈亦如此。
所以留给现货商很大一部分的盈利点就来自于第二方面——资金利息收益。那就比谁的资金成本低吧,所以我们能看到长期存在于市场上都是那些经营稳定、资金成本低、心平气和的大型现货商。那些资金成本高、粗放的经营者一旦来了大行情(不管行情好坏),破产风险也紧随其后。
所以当下的大宗类业务,分好几大流派:
一是扎根于上下游工厂的,纯粹赚取价差的。通过与上下游工厂良好的关系和服务赚钱;当然,这个流派有很大一部分收益一样来源于资金利息。这个派别,用期权理论的观点就是通过大资金做期权的卖方。
二是混迹于各类贸易商的,分激进派和温和派。激进派喜欢囤货,赌市场行情变动的,天堂地狱一念之间,实质上是利用自己的判断进行产业性的投机。这里面也有温和派的,仔细认真寻找市场给的机会,利用每日期货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实现自身在产业链和市场中的价值。激进派小而分散,温和派大而保守。
三是依托于各类贸易商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或有收益的。这部分属于贸易的衍生,可能不参与现货贸易,也可能部分参与。总而言之就是利用大宗贸易的“多快好省”的特点,获得了在其他领域的收益。典型的代表就是“供应链金融”,剩下的就是针对“税”、“银行”等业务。
当然,任何一种参与方式都是可行合理的。实体现货的经营,找到自己的定位即可,按照既有的准则去经营和完善,赚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收益,这或许就是现货经营的秘诀。所以我们能看到,但凡倒下的,都是那些在原有路线偏离轨道的;走得远了,就走没了。
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产业链的外部势力并不会理会这个。产业外部因素正常情况下也不参与产业链的运作,更不参与个体的现货经营。毕竟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玩法是不一样的。
对于金融资本而言,产业就像是一个蛋。正常情况下是只看看蛋的外观,是黄壳还是白壳;但一旦这个蛋出了问题,金融资本就像苍蝇一样的过来了。也就是:苍蝇盯上了这个有缝的蛋(这句话并不是贬义,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至于苍蝇为什么找上它,就是产业本身出了问题。产业本身的问题会很多,最典型的:利润问题、成本问题、相关品问题、供需矛盾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成为这个鸡蛋的缝,从而招来金融投机资本这只苍蝇。
有人说期货投机就是研究各类品种,哪些品种已经出现缝了或者即将出现缝,进去,资金就是苍蝇。这是有道理的,也道出了投机资本(或者说部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区别,产业资本就像是静静的湖水,相对而言追求平稳收益;在大行情来临的时候风险会加大,但也有部分产业资本能够抓住大行情,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而金融资本就像是某一天在湖中丢了一块大石头,使得平静的湖水瞬间波涛汹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在波涛汹涌,也终究归于平静。
所以对于金融资本丢石头的时间点就需要好好把控了,就像上面说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样。金融资本的入局肯定是会去衡量这个蛋的情况——什么时候这个蛋已经出现细缝了,什么时候布局,什么时候出场。
那至于金融资本对产业的研究,也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对内产业本身的主要矛盾:产业内部矛盾能否解决,能解决就寻找下一个矛盾;不能解决就重拳出击,如果你没货,我就越要买,越没货我越要买;如果你货非常多,我就让你货更多,货越多我越卖。如果你货正常,那我就不鸟你。
这也就能够解释,在上涨的Backwardation结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价格越涨市场上货越少;Contango结构扩大的情况下,价格越跌货越多的原因;价格稳定的时候,成交就很少。对于产业外部,一般就比较集中于一些宏观多因素商品,比如铜、原油、白银等;这一类商品既有商品因素,又有宏观因素。也就是说,某一些情况下,商品因素能占据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宏观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所以我们能看到这种有意思的情况,明明原油都已经跌成个位数了,早就已经突破了原油的生产成本,但还能继续跌,最终跌到了-40多美金的价位;从产业视角来看,明明现阶段铜被高估了,但还是继续维持高位;白银居然能在半年内时间价格跌40%,然后又涨200%。这些就是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很多情况下,金融资本对产业的研究既有产业本身,还有产业的外部因素,可以说是双拳出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