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催热员工持股 暴跌凸显含金量
发布时间:2015-5-29 07:57阅读:579
跟古军一样心情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员工持股计划对象。这些人表面上是惹人羡慕的对象,实则未必。他们跟普通股民相比,占着低成本获股优势,却也多了层锁定期的束缚——如果解锁时股价高于成本,这个束缚尚可称之为“金手铐”,反之,就会成为锁住逃跑脚步的沉重“脚镣”。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自证监会于2014年6月20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至今,沪深两市已有超过15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公布计划的节奏,明显受牛市拉动。
根据上海荣正咨询28日在深圳发布的《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15)》,以2014年6月20日至年底公布员工持股计划的60家公司来看,创业板最多,为22家,其次为中小板19家,其余为主板公司。“创业板、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较好,拥有一定数量的技术核心人员,越是这样的公司越需要股权激励措施来促使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荣正咨询上述报告指出。
从资金及股票来源来看,60家员工持股计划中有38家的资金来源为员工的合法薪酬,其余公司多采用自筹、融资与奖励基金配套的方式。由于规定的股份来源方式较多,各个上市公司都采取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有30家、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有20家,还有5家通过大股东赠予股票。
去年末以来,随着大盘指数的节节攀升,推出规范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员工持股计划板块也成为了资金追逐的热点,大量该题材股票涨幅巨大。
在前述公布员工持股计划的超过150上市公司中,若以公布后一个月的股价走势统计,可以发现,股价下跌的公司仅有20余家,上涨的则达到120余家。若把观察时间延长到这次大盘暴跌之前,股价累计出现下跌则更是只有区区数家。
这样看来,员工持股是否可视为基本稳赚不赔的买卖?荣正咨询董事长郑培敏可不这么认为。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是基于公司与员工对股市后期看多的前提,但牛市不是永恒的,万一形势逆转,股价下跌,那么,不管以哪种方式获得的股票,对持有者而言都意味着损失的风险。以目前大盘已经大幅上涨的形势论,郑培敏认为,员工持股的投资性要远大于激励性。
事实上,个别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已经出现“恐高”——4月29日,九洲药业披露终止员工持股计划,原因是“多数员工代表认为目前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场时机尚不成熟”,不愿意参与认购份额,从而成为“A股首个‘胎死腹中’的员工持股计划”。
或许,对未来更多的古军们而言,是否接受公司奉上的员工持股大餐,还是得费一番思量。而对上市公司而言,如何选择一种更具“诚意”且更易“双赢”的激励方式,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