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面临疫情与经济两难选择
发布时间:2020-11-9 09:52阅读:217
文/孙兴杰
进入10月以来,欧洲多国疫情卷土重来。德国、法国等主要大国颁布了新的禁行令,虽然比今年春天要温和得多,但是也会造成一部分经济社会生活的停滞,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德国研究机构测算,在一个月内,限行令造成的损失可能将近200亿欧元,法国也采取了相应的紧急行动命令以应对势头猛烈的新冠疫情。相比于第一波疫情,欧洲各国政府的应对方案更加成熟和温和,因为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更加深入了。经过近一年的疫情防控,对于各种防控和治疗的方案事实上也经过了试错和校正,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是欧洲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
德国在新颁布的限行令中规定,剧院、博物馆、健身房、电影院以及酒吧等场所暂时关闭一个月,餐厅只允许外卖,酒店不准接待外地客人,不得举办超过两个家庭以上的聚会,最多10人。与上一轮疫情期间的防控相比,学校、教堂等在采取严格的措施的前提下照常开放。对于德国民众来说,这个限行令要温和一些,也有人称为“半封城”,即便如此,德国普通民众对这种限制也是颇为不满。根据经济学家测算,德国第四季度将会丧失10万个就业岗位,由政府补贴的短工岗位将增长40万个,达到320万个。换句话说,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和就业岗位存在着鱼和熊掌一样的两难选择。
对于这场秋冬换季的疫情,欧洲国家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9月份疫情重新开始抬头,确诊人数开始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时候,法国科学委员会和卫生部提出了抗击疫情的方案,但是马克龙政府并没有接受。到了10月末,法国每天死于新冠疫情的人数超过400人,引起了马克龙政府的关注,到底要不要采取卫生紧急状态,限制出行?在国民议会进行讨论的时候,法国卫生部长发飙了,原因在于议会还在进行一些无聊的讨论,但是现在疫情凶猛,尤其是卫生部长在重症监护室看到了年轻的病人只能依靠插管维持生命,换句话说,要命还是要自由?经过上一波疫情之后,法国研究机构发现,低收入和居住条件差的人口受到新冠威胁更大,这个发现其实也是常识了,对于新冠病毒这样“狡猾”的病毒,保持社交距离,严格的检疫隔离都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的方法。
相比于法国的犹豫或者议会的争吵,德国人的纪律性要更好一些,德国在第一波疫情的防控成果受到关注和称赞,算是欧洲疫情防控的“优等生”。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个月末与德国16个联邦州的领导人面晤之后说,我们必须直面这波疫情。最新防疫措施的目标是将非同居民众的社交接触减少75%,以恢复到每10万名居民确诊病例低于50例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染链。如果这一禁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德国有望在11月底基本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本来疫情已经在回落,为什么在欧洲突然又卷土重来呢?从近一年来的疫情防控来说,新冠病毒是非常顽固和狡猾的,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传染性可能更强了,当然致死率没有一开始那么厉害了,新冠病毒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科学家之前也有预判说,有可能我们不得不在相当长时间与新冠病毒共存。欧洲第二波疫情,似乎印证了这样的判断,那么如何与病毒共存,保护生命就变成了各国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每个个体必须面对的挑战,也就是说,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付出或者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疫情再起,与欧洲国家在夏季快速解封也有关系,当然,如果不解封,经济、社会都难以承受。通过封锁防控疫情,难以持续,更像是战术性的突破,从疫情常态防控来说,还是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机制,也就是张弛有度的防控模式,类似于游击战,敌进我退,病毒来袭之际,采取比较严格的禁令,等到疫情舒缓,再适度解封,通过这样的持久战,可能会找到一条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方法和道路。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政府即便有防控的决心,也需要照顾各种各样的社会诉求,有人开玩笑说,对欧洲人来说,度假和生命同等重要。解封之后,欧洲人度假恢复如初,甚至是“报复性”度假或者消费,另外,一些街头的示 威游行,几乎没有人戴口罩,由此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感染风险。新冠疫情防控之下的生活秩序还是应该有所不同,尤其是人群的聚集 会给病毒传播提供很好的媒介,这就要求为了阻断病毒的传播而减少社交活动。从生命的常识来说,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在欧洲社会中,个体自由的意识非常强烈,这涉及到集体行动的困境问题。
疫情防控需要携手合作,就像木桶一样,一旦出现短板,病毒就会大量“涌出”。那怎么才能避免短板,一是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去形成疫情防控的措施,但是这是很漫长的过程,这种程序性的研讨解决不了危机管理的挑战。二是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常态的疫情防控机制,当然这涉及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由此会产生不同的疫情防控模式,但是疫情防控的模式会更加趋同化,其核心逻辑就是人类与病毒之间的互动或者共处模式,当然,这远远超出了基于人与人关系的政治社会模式。
作者系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