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往来日益活跃 大市场越来越开放
发布时间:2020-11-6 09:43阅读:310
新华社哈尔滨11月5日电(记者马晓成)波罗的海啤酒,一种在俄罗斯十分常见的啤酒,现在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座大型超市内,理货员王露正忙着把一箱箱原产于俄罗斯的啤酒摆上货架。
“波罗的海5号、7号啤酒在我们这都可以买到。几年前刚上市的时候,售价都在十几元,现在顾客多了,供货量也比以前大,价格越来越亲民了,打折的时候价格会在十元以下,和国内一些啤酒价格差不多。”王露说。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一些中小城市,越来越多消费者感受到,外国商品正变得越来越常见,它们也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绥芬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口岸,这个坐落在边境线上的小城曾因火爆的边境贸易被称为“国境商都”。近年来许多绥芬河商人做起了以小商品进口为代表的“俄货”买卖。
绥芬河一座超市内的进口糖果。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对于商人刘堂辉来说,进口商品给小城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吃”上:用马克发面粉包中国饺子,喝着波罗的海啤酒吃着烤肉串,进口商品带来了“味道上的融合”。
现在,外国商品专架已经成了许多大型超市的必备区域。麦德龙超市公布的分析报告显示,进口食品已逐渐成为亚洲麦德龙的一项重要且非常成功的业务分支。其进口食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其在亚太销售份额的55%,而且销售量还在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
外国商品顺利进口到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通畅的物流渠道。绥芬河火车站是黑龙江省最大对俄铁路口岸站,今年以来,仅这个站就开行中欧班列165列,开行列数同比增长71.8%。
中欧班列集装箱正在装车。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付丽娟是绥芬河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报关员。她说:“可以明显感受到俄罗斯等欧洲地区商品进口渠道变得越来越宽,物流条件也不断改善。”
不久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披露了2020年前三季度财务决算,统计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单月开行突破1200列,9月份日均货运装车突破17万车,均创历史新高。
联合交通物流公司是一个专注于中国与欧洲货物运输的跨国物流公司。公司总裁阿列克谢·格罗姆认为,尽管欧洲正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中欧间的货物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支持着中欧经贸持续发展。
绥芬河一座超市内摆放的进口食品。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们运送了33.5万个标准箱,超过2019年全年运量,预计今年我们的总运量将突破50万标准箱。”格罗姆说。
据格罗姆介绍,目前从中国边境到欧洲运输时间已经被压缩到6天左右。除了传统的汽车部件等大型商品外,电子商务、食品等也开始在中欧间的物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格罗姆表示,尽管欧洲疫情仍在持续,但从联合交通物流公司的数据看,通过铁路进行的跨境运输保持着高水平运行。他认为,中国正走出疫情带来的影响,随着生产恢复,中国的市场和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文章转自和讯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