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通道延续 五大类私募资管规模缩水超万亿
发布时间:2020-11-5 15:06阅读:301
郑重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从业资格证号:F3006821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3752
期货开户,商品期货开户,股指期货开户,原油期货开户,外盘期货咨询,商品期权,股指期权,场外期权,基金投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企业套期保值等;
联系人:胡经理
手机:18013899938
微信:18013899938
QQ:1813627901
文章转自和讯网 投资者据此操作 风险请自担!!
市场要闻
【深化对外开放 倡导贸易自由化 我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记者11月4日获悉,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之际,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和单位于3日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抓手。(中国证券报)
【10月“三驾马车”料将提速 经济复苏进程加快】进入四季度,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有望提速。机构普遍预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加快,“十一”长假期间有力提振消费回暖,而出口也将保持较快增长。(上海证券报)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年间 国家级“样板间”成投资新热土】3年前在首届进博会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同心协力,启动了一体化的快进键。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的示范区也已满周年,一年来打破了各种藩篱,实现了快速发展(上海证券报)
证券要闻
【IPO变奏:连续7周批文下发不足10家 年内22家科创板企业终止审核】记者统计发现,自9月4日后,证监会每周下发的批文数量均为个位数。10月31日至11月3日区间,证监会下发的批文数量更是只有2家。而在此之前,如9月4日当周,证监会核发的IPO批文数量以及同意注册的IPO企业合计达15家,下半年以来IPO批文下发和允许注册数量最多的一周(7月31日当周),证监会更是同意了18家企业的IPO申请。(21世纪经济报道)
【首批12只股票平均涨幅超20%引发赚钱效应 新版优质定增项目走俏 机构“抢破头”】首批12家公司按新规发行的竞价定增项目于10月迎来限售股解禁。从增发上市至今,相关公司股价平均涨幅达24.32%。部分“迟到”的机构备好“子弹”之际,才发现定增市场已然异常火爆,优质项目上演“抢破头”戏码。(中国证券报)
【中小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券商三季报已披露完毕,营收结构悄然发生变化。从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占比稳步提升,但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多为中小券商。(中国证券报)
基金要闻
【券商资管首批“参公”产品迎大考 超930亿完成改造】在公募基金爆款频出的年份,券商资管首批公募化改造产品也迎来阶段性验收。11月4日,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红利价值产品距二次发售日1年锁定期满,即日起陆续向投资者开放赎回,该产品以200亿元的保有规模、超50%的年回报率,引发市场关注。(证券时报)
【年度业绩考核节点临近 基金经理积极调仓换股布局明年】距离2020年收官不足两个月,公募基金的年度业绩考核节点临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4.5万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调仓换股,将对股市风格和市场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明年布局方向,多位绩优基金经理表示,将以低估值和顺周期板块为投资主线,看好金融、机械制造、消费、军工等板块,并作为明年投资“开局”的重要配置。(证券时报)
【去通道延续 五大类私募资管规模缩水超万亿】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9月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基金公司、券商、期货等机构最新私募资管规模曝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7.23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证券公司大集合),较今年1月底规模出现万亿级缩水。(中国基金报)
期市焦点
【上期所对一客户采取限制开仓监管措施】上期所昨日公告称,黄姓客户11月4日在镍期货2102合约上频繁报撤单第3次达到交易所处理标准,其交易行为违反《上海期货交易所异常交易行为管理办法》第13条之规定,决定对上述客户采取限制其在相应期货品种上开仓1个月的监管措施。(和讯期货)
【豆粕市场追涨情绪降温】美豆出口量大增是前期豆粕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叠加天气恶劣、美元走弱、通胀预期等因素,美豆多头持续入场。然而,11月,南美大豆主产区降雨增加,播种进度加快,加之美豆采购峰值过去,预计大豆市场的利多效用正在递减。国内来看,11月,大豆供应充足,油厂压榨积极性高涨,但下游接货意愿不强,豆粕上涨缺乏更多的利好助推,下跌的概率较大。(期货日报)
【棉花期货远近月合约为何会突然“倒挂”?】目前阶段需求仍然较好,棉花期货价格若回到14000元/吨附近仍有较强成本支撑,盘面还有上冲动力,但步入11月中旬后,大量新棉待售,或将为价格带来回落风险。棉花期货15000元/吨以上面临的套保压力将增加,一旦市场开始转弱,库存不能快速出手,期货市场或将迎来大量套保,进一步打压盘面。(金投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