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台湾史上最大经济案“鸿源案”!01 地 下 钱 庄
发布时间:2020-10-26 08:34阅读:625
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符合货币泛滥和金融管制这两个条件,几乎都会发生传销大案(在台湾叫老鼠会)。
弘业期货股指开户贾经理189-0639-8620(同微信)QQ2571464685
人们如果只是对传销人员实施打击,是不足以制止的,因为根子在于政府把钱发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投资机会让人们把钱放出去,这样硬捂着造成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会让人们产生恐慌,四处寻找钱生钱的机会以图保值,这样,靠许诺赚大钱来蛊惑人心的传销也就应运而生了。
要谈鸿源事件,我们首先要追溯一下台湾早期的地地钱事件。
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了,台湾有一家七洋贸易公司高利吸取钱财,拿投资人的钱进行糖、钢铁等两岸贸易,但由于投资失败,投资人血本无归。由于其具有高利吸储的特征,可以认为是地 钱 的早期形式。
之后,台湾当局为了稳定金融,取缔了地 钱 ,加上台湾正处于经济起步期,社会资金紧张,民间更没有多余的钱财,地 钱 消退了一段时间。
但是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资金从稀缺逐渐变成了剩余,地 钱 再次出现,并且有泛滥之势。
1978年,岛内的华美投资公司以月息两分半吸入民间游资。到了1981年9月,在吸收了十几亿元资金后,华美投资倒闭,五六千名投资人为此疯狂不已,有的心脏病发作,有的寻短见,有的退伍军人甚至带着炊具、寝具住进了公司的办公室。
在台湾,有一部分人是外省籍人士,大多数是1949年跟随国 民 党跑到台湾的军人、公务员、教职人员。人们往往以为这些人由于军事政治的优势,会在岛内获取不少经济资源,这是事实,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获取利益的只是少数高层人士,大部分基层的军公教人员不仅无法获取经济资源,而且随着退职,连政治资源也捞不到了。
作为基层人员的他们无不梦想着回到大陆,也没有心思在台湾置办产业。可一旦他们大梦初醒,发现就要老死台湾的时候,台湾的资源已经分配殆尽,连房地产的价格都已经很高了。
反而是所谓的本土人士,由于在岛内有足够的关系网,能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经济圈。
等到了第二代,许多基层军公教人士的子女如果无法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就成了弱势群体。在基层沦落的二代外省籍人士如果想获得经济资源,就寄希望于挣快钱、搞投机,他们成了地 钱 等投机生意的主力之一。
同时,由于台湾的长期金融管制,利率偏低,一旦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起来,势必要造成手握现金者人心惶惶,四处寻找高利率的投资方向。投资方向由于金融管制,又是有限的,那些退休的军公教人员为了防止自己的养老金继续缩水,急急忙忙的将钱投入地 钱 中,即便知道地 钱不可靠,也总是相信自己能够在地 钱垮台之前抽身而出,他们成了地 钱 的主流客户。
加上许多人由于缺乏人际交往圈,在地 钱 里反而能够找到背景相同的熟人,有的甚至把地 钱当成了社交场所,离不开了。
在华美投资公司倒闭后,几千名投资者中有很大比例是这样的外省籍人士,以后,因为投资鸿源而家破人亡的人群里照样有许多这样的人。
1979年,又兴起了一股炒期货热潮。期货交易自香港引进,以黄金、白银、铂金以及一些谷物,如红豆、黄豆为主,其中黄金为大宗。不少人纷纷投入这个行业,但台湾本身没有期货市场,于是,这些台湾的公司纷纷号称与香港、美国的市场有直线联系。
弘业期货股指开户贾经理189-0639-8620(同微信)QQ2571464685
但实际上,由于这个市场不成熟,并且缺乏秩序,许多公司只不过是坐收顾客的钱财,剥一层皮之后,将订单转给更大的交易公司,形成了复杂的塔式代理结构。有的公司的业务干脆就变成了 赌 博 ,只是按照香港、美国的期货价格波动来赌涨跌。
这样,台湾新生的期货业就带上了很深的投机性质。在这股期货热潮中诞生了一家公司——源井期货公司,创始人叫沈长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