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的票没下手就一路向北该后悔吗?
发布时间:2020-10-16 11:13阅读:329
融资融券利率5.99%,资金量大更低。
手机号:18180610163 QQ:877914821
期权1.7元,ETF基金万0.6,可转债万0.5。
期货开户,费用最低可以只加一分
如果你想开设证券账户、或学习更多投资知识,欢迎在文章顶部添加我的微信找我一起玩哟~
前期有个朋友对我说,那天眼睁睁看着某转债从150元一路向北,一会儿涨过260了,真是后悔当时没有买。我说没有买就对了,看看就好,看过就忘记吧,不用后悔,后悔会害了你。
然后他问我,怎么会这么涨的?转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并不想对一个不懂股票和转债的人费口舌,无奈他追问,只好把转债原理大概的讲了一下。
他也大致听懂了。
“如果正股不涨,那么转债接下来岂不是要暴跌?”
“是的”
“那这些人为什么要买?”
“你不是也很想买嘛,还在后悔没买进去呢。”
“我那是不懂呀,懂了就不会买。那些人懂转债,为什么还买?”
“懂转债的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看戏的,一种是早就买了等兔子撞树的,还有就是掀起炒作风浪的。跟进去买的都是你这种不懂的。”
每天早上八点刚过的黄金时段,魔都的广播里都会出现一个炒股公众号的广告,说每天盘前会有专业人士为您分析,提出操作建议。
虽然只是广播,影响力不如电视媒体,但是魔都黄金时段的广播,相对来说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广告投放价格应该也不会太低吧。广告费从哪里来?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此前的某个帖子让我有了一个思考,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低买高卖,是众所周知的理论;旱则资舟涝则资车,是两千多年前财神爷总结的理论;价值投资和人贪我惧人惧我贪,是股神巴菲特的理论。
张闻天 博古 项英等,共产主义理论水平都非常高;黄维 赵括,也都是理论大师,可是理论毕竟是理论,如果难以联系实际来具体操作,那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高校教授才是他们最佳的职业。
三知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已经从理论迈向实际,在两者之间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的桥梁。三知道以债券来看很直观,以转债来看也比较明显,股票方面尽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座桥已经足够稳固。
此前的另一个帖子,有人说20%的复合增长,看着不错,实际还是太慢,等老了才有钱就已经玩不动了,应该年轻时趁股市行情好,或者抓住某些时机大赚,在早期就获得远超20%的复合增长。
我做了个假设,抓住每一波较大的行情并全身而退,其它时间不参与股市:
2009 2017 2020年分别赚150%,2015年赚200%,12年的时间46.875倍。很大一部分人应该会大跌眼镜——12年下来居然只有37.8%的年复合收益率,在一线城市偏市中心只能买一套中不溜的半新房子。
十多年40%以上复合收益率的,现实中确实有,我所知道的大致分两种:
一种就是抓热点抓行情,相对短线操作的人,资金量小的时候能快速积累财富,但是到了500万以上就很困难,前十年牛逼的收益率在20年的时候就比较平庸了,再过十年,30年的时候就微不足道了。
还有一种是具有低风险思想的人,利用合算的盈亏比来投资,相对不太高的年化盈利预期,实际取得的效果却远高于预期。只有这种人,才能持续保持较高的复合收益率。
初期再牛逼的人,20年下来,30年下来,复合收益率还能在30%以上的,全球恐怕也屈指可数了。
大部分人要靠工作积累原始资金,要买房买车,要结婚生子,要旅游,所以年轻时就预期很高的收益率,看上去的确很贴合实际,完全是从实际出发嘛。
可这个实际,确切地说仅仅是“实际需求”,而不是投资的实际。投资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我就不写了,大家都明白。
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神级,结果就已经注定。同样是小概率,期货和彩票也许更为合适。
我又何尝不想集中持股,三年三倍,三年又三倍,哪怕每三年一倍,我每天做梦都会笑醒。但是我知道,我做不到。
近一年多,我赚的最多的是东方雨虹,这是唯一一个所有账户都买了并配了转债的股票。
11块的时候买过,一直买到23块,平均成本大概18元左右。设定35元卖,一直到53元卖光,卖出价平均约在40元出头点吧。
可以看到,卖出最高价约是买入最低价的5倍,可平均算下来总体盈利也就一倍多一点,另外还有些转债收益。
xi zang药业在29块买了两笔,涨过70后调整的那一周,在58块就都卖出去了。我预定的卖出价只有50,已经达到预期。当时涨得太快,不愿追高太多买入,以至于仅买了两笔,如果象东方雨虹那样起来慢一些,我买的笔数足够多,那周的震荡就不足以把我全部的筹码震出去,那么主要看周线的我,在接下来股价上涨到180元期间根本就没有机会把剩余的筹码卖出去,我应该会在回调后的140~110之间卖光。
同样的情况还有深物业A。我知道东方雨虹会涨到60吗?我知道xi zang药业会涨到180吗?我不知道,不可能知道。我只知道,只要市场稳定下来,东方雨虹35元没问题,xi zang药业45元没问题(后来根据市场热度又上调至50)。
超额收益有没有,有多少,并不建立在自身的预期上,而是市场赐予的。先知先觉低价占领先机,集中持股,畅享市场给予的超额收益,能做到一两次的人并不少见,然而很多年过去后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被打回原形,因为只要有一次这种大的刺激,人性使然,以后就会给自己很高的预期,违背超额收益不可知的自然规律,长期下来打脸是必然的。
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太多的人还是过于高估了自己,把很多理论上才能做到的事情,在想象中成为了自己未来的常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27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17系列,战绩亮眼!但仍需时间考验
2025-09-28 10:27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