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大涨 央行出招释放什么信号?
发布时间:2020-10-13 08:41阅读:335
今年,在投资者的目光都被A股吸引时,人民币汇率也在持续发力。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9点15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126,较前一交易日调升670个基点,中间价升值至2019年4月23日以来最高,升幅创2005年7月22日以来最大。
同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17点30分收盘价报6.7480,离岸人民币报6.7464。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在岸人民币汇率大幅走强,从原因上来看,9月底美元指数涨势暂歇转为下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有所增加,离岸人民币率先反应,而在岸汇率方面由于适逢国内假期因素,由此出现节后大幅补涨。
在明明看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或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情况,从升值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进口端,而对于出口端而言或形成一定的抑制。汇率对于出口端的影响短期或难以验证,但人民币走强对于我国外贸形势的影响仍是值得关注的一点。另一个影响在于,当前我国处于强汇率加高利差的政策组合当中,在这样的组合下境外资本持续流入,但在资本流入加大的同时,也存在加剧国内资本泡沫压力的可能。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比较强劲,主要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相对强劲,国际收支状况比较好,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资本市场以及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大。所以,这些因素都是短期内继续支撑人民币保持强势,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将保持合理均衡的双向波动,人民币的弹性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历史上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已经经历过3次调整。
外汇风险准备金制度首创于2015年10月,核心是银行在向客户进行远期售汇时需要向央行缴纳一笔准备金,其本质是通过增加银行在远期售汇时的交易成本,降低社会对外汇的需求,从而抑制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
在2017年8月及9月初,人民币快速升值。为抑制人民币过度波动,2017年9月8日,人民银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至0。此后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快速贬值,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再次发挥了短期内平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作用。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通过调整,影响人民币远期价格,引导人民币即期汇率走势,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或贬值,实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双向波动。
“此次央行下调远期售汇业务风险准备金率或也从侧面表明央行并不追求趋势升值,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标。”明明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上一次央行针对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在两年前,2018年8月3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彼时人民币汇率正处于快速的贬值趋势当中。从央行的行动来看,结合两次相反调整以及人民币走势情况,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或存在一定的释放稳汇率信号的作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