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长假前后期权的交易机会?
发布时间:2020-9-30 09:55阅读:524
融资融券利率5.99%,资金量大更低。
期权1.7元,ETF基金万0.6,可转债万0.5。
期货开户,费用最低可以只加一分
手机号:18280045192 QQ:877914821
中秋十一长假临近,除了大家都能有较长时间的放松以外,证券市场也将迎来8天的交易空窗期。
长假前后市场是否有规律可循?
期权市场又有哪些交易机会呢?
接下来我们分别从长假后和长假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长假后股市涨跌幅与期权隐含波动率
对于股票市场,消息类型的事件以及黑天鹅事件对于短期行情走势有一定影响,长假中如果出现此类事件,由于长时间休市,随着消息的积累和发酵,往往会使得市场在假期后开市的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例如,2019年五一长假期间,特朗普发表推特,决定提高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由此带来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5月6日)上证50指数暴跌4.76%。
我们统计了上证50指数自2015年以来的13个长假(休市日期不小于5天)后首日的涨跌幅情况,具体如下图:
在2015年2月9日至2020年9月14日期间内,上证50指数上涨天数中涨跌幅平均值为1.00%,中位数为0.62%,标准差为1.05%;下跌天数中涨跌幅平均值为-0.99%,中位数为-0.57%,标准差为1.22%。
我们把涨跌幅超过上涨平均值+一个标准差,即超过2.04%(1.00%+1.05%)的情况定义为大幅上涨;把涨跌幅小于下跌平均值+一个标准差,即小于-2.22%(-0.99%-1.22%)的情况定义为大幅下跌。
由此可以得到,在这13个长假中,有5个长假(图中红色部分)后的首个交易日出现大幅涨跌,即长假后出现大幅涨跌的概率为38.45%,大幅高于此段时间内1365个交易日发生大幅波动的概率11.27%。
对于长假后大幅波动的方向上,在统计中得到的涨跌比例为2:3,方向性并不显著。
基于对长假后发生大幅波动的预期,考虑在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前买入delta中性的跨式,持有到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收盘进行平仓,中间不进行调整。
以2018年国庆假期为例,采用50ETF期权构建跨式。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28日)收盘前通过买入47手2.6Call和53手2.6Put以使得delta为中性,共需付出权利金63678元。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10月8日)上证50指数下跌4.60%,在收盘时进行平仓,可收到权利金62668元。此次交易累计亏损1010元,收益率为-1.57%。
我们对上证50ETF期权上市以来的所有长假采用此策略,得到各长假的收益率情况如下:
由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在13个长假中,共有7次获得了正收益,但是获得正收益的假期与指数出现大幅波动的假期并非完全对应,如2018年春节后指数出现大幅波动,然而策略收益为负。此部分的差异主要是由时间价值的衰减和隐含波动率的变化引起的。
我们统计了50ETF期权长假后隐含波动率的情况。在数据计算时提前8天进行换月,并把换月后的次月合约作为主力合约,采用插值的方法计算平值点位的隐含波动率,得到长假后首个交易日主力合约平值点位的隐含波动率(IV)情况如下:
其中,IV为收盘时的隐含波动率,IV变化量为当日收盘IV与前一日收盘IV的差值。对于2018年春节,在节后首个交易日发生了大幅度的降波(-6.14%),由此使得策略的收益为负。再如2018年国庆和2019年五一期间,指数的波动幅度类似(大约-4%),但是在18年国庆节后发生了降波(-0.76%),19年五一节后发生了升波(1.21%),使得策略在这两个长假中的收益率分别为-1.59%和38.04%。
由此可见,在此策略中隐含波动率的变化对收益率的影响不可忽视,需与标的物波动幅度结合来进行分析。在实际交易中,由于节后标的物涨跌幅和隐含波动率可能在开盘短时间内即调整到位,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择机进行平仓。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节后首日隐含波动率下降的概率为76.92%,那么是否可以选择在长假前后做空波动率呢?
由于节后标的物有发生大幅度波动的可能(历史上概率为38.45%),极端行情下有可能带来隐含波动率的上升,如2019年五一和2020年春节,此时采用做空波动率并持有过节的策略,一次交易带来的亏损可能会远超多次交易获得的收益总和。
也就是说,在长假前后采用做空波动率的策略,虽然胜率较高,但是赔率过低,风险是比较大的。
综上所述,长假前有较高的概率会发生升波,但由于统计样本数量较小,且节前升降波情况亦与当前隐含波动率总体水平相关,仍需进行具体的分析。
同时,升波也不能保证策略能够获得正收益,策略执行中建仓平仓时机的选择以及仓位配置等问题请关注我们后续的研究。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