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协同 、保供应 发改委部署消费、应急等六领域迎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0-9-9 13:54阅读:175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刘瀚琳)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迎指南。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通过五个环节及六个重点领域,促进物流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方案》提出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制造业领域物流费用率不断下降等目标。
“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发改委经贸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层次还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
对此,《方案》明确将突出重点领域,提高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其中重点涵盖大宗商品、生产、消费、绿色、国际和应急物流领域。例如,推动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提高大宗商品中长期运输合同比例以及铁路水路等清洁运输比例;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兴物流设备;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对单位价值较高以及个性化较强的产品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寄递服务等。
据了解,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复工复产期间,由于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例如,由于医疗物资告急,武汉市内医院曾于今年1月底向社会连发多封求助信。当地红十字会对捐赠物资的处置流程也一度引发社会争议。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尹军琪以疫情期应急物流为例,“应急物流的特点一是急,二是乱。时间紧急且在地点、物资品类等方面不可预设的因素较多。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从年初疫情来看,这个平台在我国至少是不完善的,于是造成了混乱的状况。未来建议国家设立应急信息处理平台,而整理需求毕竟是处理灾难的第一步。”
于是,在突出重点领域基础上,《方案》进一步细化提出,紧扣关键环节,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其中包括,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促进企业主体融合发展、促进设施设备融合联动、促进业务流程融合协同以及促进标准规范如何衔接等。
在6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披露了近期将重点开展的工作。其中包括,将研究制定《2021~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急储备设施,加强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能力;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文件,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等。
不过,对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不足,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进一步分析表示,前述问题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结构性问题制约。过去中国经济拉动过于依赖制造业,但“重生产,轻服务”,物流外包层次浅,缺乏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制造;同时,受系统性问题影响,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善。两业主体企业之间在联动融合的意识弱,融合的标准、设备设施也缺乏。因此,不能指望一步到位的改变,还需要结构性和系统性问题调整下稳步推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3-17 16:35
-
315 黑天鹅突袭!这些股票开盘跌停,你的持仓中招了吗?
2025-03-17 16:35
-
华为海思概念股逆势涨停!这把科技火苗,散户该不该追?
2025-03-1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