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二把手”:基于失业率的经济模型失效已久 新框架将提供更大灵活性
发布时间:2020-9-2 10:31阅读:230
财联社(上海,编辑 黄君芝)讯,当地时间8月31日,美联储“二把手”、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在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举办的线上活动中指出,基于失业率的经济模型失效已久,新框架将提供更大灵活性。他还强调称,美联储已经排除了执行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但对未来某个时候实施美债收益率曲线控制措施持开放态度。
“在当前的环境中,还没有必要执行国债收益率上限政策,但如果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委员会仍可以选择在将来重新评估。”他说。
尽管不排除施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措施,但他重申,“当前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零的情况下,前瞻性指引和大规模资产购买的量化宽松政策一直、并将继续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有效工具。”
Clarida还表示,鉴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宣布的货币政策框架变化,决策者可能会对“经济预测摘要”进行“调整”。
“现在,我们已经批准了新的声明,委员会可以就修订摘要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以期在今年年底前就任何潜在的变化做出决定。”他说。
美联储决策者们将于9月15日至16日开会,届时他们将有机会阐明新的长期战略将如何塑造其短期政策。届时美联储官员还将发布最新的《经济预测摘要》。
菲利普斯曲线已过时
值得一提的是,Clarida在演讲中承认,在低利率成为新常态的世界中,美联储过去所遵循的政策模型可能是无效的,并且还导致其政策“误入歧途”。
Clarida指的是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的通胀率和失业率关系等式。他认为,这一模型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失去其预测通胀走势的能力,当时全球经济出现了广泛的转变,迎来了一个高度竞争和低通胀的时代。
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根据英国近百年的总体经济数据,画出了一条表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关系的曲线,数据以名义工资率的变化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低工资变化率与低失业率不能并存,高工资变化率与高失业率不能并存。进而推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得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负相关。
“时代在变,经济形势也在变,我们的框架和战略也需要改变,”他说:“即使失业率降至历史低位,通胀也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仍然令人惊讶地固守低位。”
这也解释了美联储为何打破数十年来的传统,采取通胀平均策略的原因。“这一修改意味着美联储已经放弃了仅仅基于失业率下降来预测未来通胀会上升、进而预防性加息的指导模型。”Clarida表示。
“在没有证据表明通胀正在持续或可能持续高于合理水平,或将带来紧迫的金融稳定问题时,低失业率本身并不会在我们的新框架下足以触发政策行动。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加息速度可能不会这么快,幅度也不会这么大。”他补充说。
最后,Clarida称赞了美联储最新推出的“平均通胀目标”,并称这将为应对通胀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而不是被传统经济模型束手束脚,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而且平均通胀率目标不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机械公式,也不是将政策束缚于任何特定公式或规则的承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