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不易!美银:欧美企业若要脱离中国供应链 代价高达1万亿美元
发布时间:2020-8-20 09:47阅读:154
财联社(上海,编辑 黄君芝)讯,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供应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国,外企很难离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最新研究显示,在新冠病毒爆发后,希望将生产流程转移到中国以外的欧美公司恐将在未来五年内面临高达1万亿美元的代价。
美银指出,甚至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各地企业就已在将供应链从全球化转向本土化。其中因素有很多,包括贸易摩擦、国家安全担忧、气候变化和自动化的兴起。而新冠疫情更是催化了这一进程。研究显示,疫情已导致全球80%的部门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超过75%的部门被迫扩大其现有产业回流计划的范围。
美银全球研究主管Candace Browning解释称,“虽然新冠疫情是加速这一转变的催化剂,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向‘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转变。因此,转移将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股东、消费者、员工和政府。”
布朗宁解释说:“Covid充当了加速这种变化的催化剂,其根本原因在于向‘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转变,搬迁有利于股东、消费者、雇员和国家等更广泛的群体。”在美国银行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中,约三分之二(67%)的受访者认为,本土化或供应链回流将是后新冠时代最主要的结构性转变。
不过,美银预计,这一转移代价高昂:将所有不适合中国消费的、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转移出中国,可能在5年内使企业损失1万亿美元。
分析师表示,这可能会使股本回报率降低70个基点,自由现金流利润率降低110个基点,但风险溢价可能较低。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负面影响将是“显著的,但倒不至于令人望而却步”。
股本回报率和自由现金流利润率是投资者用来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维持日常运营能力的工具。
不过美银预计,为了抵消这种大规模“回流”带来的更高的运营成本,决策者和企业管理层可能会采取积极的行动。
“我们对受访者在未来实现自动化的意图感到震惊。”Browning表示。此外,政策制定者也预计将通过减税、低成本贷款和其他补贴来提供帮助,正如美国、日本、欧盟和印度最近宣布的类似措施。
不过也不全是坏处,美银研究人员表示,建筑工程和机械、工厂自动化和机器人、电气和电子设备制造、应用软件和其他类似服务的股票都将受益于这一趋势的加速。与此同时,北美、欧洲和南亚的银行也可能从这些变化带来的更大的经济活动中得到提振。
关税或补贴并非良方
瑞银集团(UBS)全球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Paul Donovan周二(18日)表示,虽然生产本土化可能会带来经济效益,但只有通过企业自身选择和效率评估,而不是通过贸易关税或税收政策来强制实现,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特朗普政府去年对中国征收的贸易关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挤压美国公司利润率的形式来消化其影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导致效率下降,通胀压力加大。”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还建议,如果企业是因为自动化、数字化和机器人技术,主动地将生产本土化,他们就可以有效地搬迁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成本削减将抵消更昂贵的劳动力成本,这就具有了商业意义。“只有这种资源的本土化才能减轻保护主义政策的损害。”他说。
不过,欧美企业要想离开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确实不易。英美日前报道称,亚洲商界有一句老话:“中国打喷嚏,亚洲就感冒”。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供应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国,想和中国“说分手”实属不易。
文章转自和讯网 投资者据此操作 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