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维持利率不变超量续作7000亿元MLF不是进一步宽松信号
发布时间:2020-8-19 10:37阅读:300
货币政策宽松度与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都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每一个财经人都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动向,并寻找未来货币政策转变信号。
8月17日,央行公告称,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对本月两笔MLF到期的一次性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同时,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我们可以忽略,但MLF释放的一些信号值得重视,一个是8月15日MLF到期4000亿(顺延至8月17日),8月26日MLF到期1500亿,这意味着此次MLF超额续做,向市场注入了1500亿元流动性资金,其次是本次MLF利率为2.95%,持平于上次,没有出现利率下行,资本市场认为是流动性宽松信号再现,投资者开始狂欢,大金融涨幅居前带动沪深股市大涨。
作为投资者,我认为市场太过乐观,很有可能误会了央行用意,这不是货币进一步宽松信号,而是从春节以后的宽松回归到货币政策的适度收紧。
MLF增量续作,向市场注入1500亿元,不是货币进一步宽松的信号,只不过是8月份发行的债券比较多,截至8月14日,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达到6119.31亿,目前已披露发行计划尚未发行规模为1515.96亿,市场资金面可能比较紧张,央行出于稳定资金角度释放1500亿元资金,央行不是采用降准方式补充流动性,而是采用MLF方式注入流动性,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可能更加谨慎。
重要会议再度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改委也有类似的说法:“严防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严防“大水漫灌””,易纲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因此后续货币政策全面降准概率已经大大降低,流动性投放可能会更加精准,采用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扶持某些行业和企业,毕竟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很难控制,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流进楼市,刺激楼价上涨,催生资产泡沫。
央行一直通过MLF利率下降引导LPR利率下降,春节以后,央行两次下调MLF资金利率30个基点,引导一年期LPR利率下行30个基点,5年起LPR利率下行15个基点,市场一直把MLF利率变动作为LPR利率变动的信号,央行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MLF提供的资金在银行负债中占比虽然不高,但对市场利率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总量而是边际量,MLF操作利率作为中期政策利率,是中期市场利率运行的中枢,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围绕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波动,所以未来央行通过MLF利率变动引导LPR利率变动的方式会弱化,而是通过加点方式变动引导贷款利率变动,即使MLF利率不变动,如果经济真的有需要,LPR利率也可能变动。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报银行业业绩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35%;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3%,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继续通过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滑存在一些隐忧,那就是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银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滑,这不利于银行通过利润留存补充一级核心资本,利用利润核销不良贷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