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0-8-7 08:39阅读:351
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视频),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明确提出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等。
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这是落实新《证券法》精神的一个重要布署。根据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股票的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等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已经发行并上市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发行人回购证券,或者责令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买回证券。如今,新《证券法》已经实施5个月了,对《证券法》第二十四条的落实,确有必要提到监管的日程工作中来。
对于欺诈发行公司来说,发行人回购证券,这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欺诈发行公司,目前监管上采取的举措是强制退市,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打击欺诈发行、对欺诈发行“零容忍”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目前在打击欺诈发行问题上明显存在着短板,那就是在打击欺诈发行的同时,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做得不够,结果是欺诈发行公司虽然被强制退市了,但投资者的利益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欺诈发行、投资者买单”格局的出现,欣泰电气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并不是没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措施,而是相关措施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比如,包括欣泰电气在内的诸多上市公司在IPO时都明确作出承诺,上市公司如果欺诈发行,发行人将回购所发行的股份。如果欺诈发行公司能兑现该项承诺的话,自然就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了。而实际情况是发行人与控股股东根本就不兑现上市时的承诺。如欣泰电气以没有回购能力为由就将上市时的回购承诺踩在了脚下。
正是基于欣泰电气带给市场的教训,所以新《证券法》第二十四条提出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发行人回购证券”的要求,这显然是有的放矢之举措。但如何把这一举措落到实处,证监会在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就是落实上述要求的实际步骤。基于保护投资者的需要,这个“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确实有必要尽快出台。而要让“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有几个实际问题是该办法所必须要予以明确或加以解决的。
首先是回购的股票必须是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股份。根据目前IPO公司的承诺,回购的股份为“依法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这个承诺对于新上市公司并不存在问题,但对于上市满一年之后的公司,这个承诺的表述就存在问题了。因为上市满一年之后,上市公司老股东的持股就可以上市流通了。这些股份流通之后并不属于“首次公开发行的新股”范畴,但这些股份上市流通后又流向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手里。因此,一旦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罪名成立,上市公司同样也应该要回购这部分老股东减持出来的股份。其中,控股股东减持的股份应由控股股东予以回购。
其次,回购股票的价格应为股票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中的高价者。IPO公司承诺的回购价格为“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这个表述同样并不完善。比如,目前欺诈发行公司,在东窗事发后,股价会大幅下跌。如果按照大跌后的二级市场价格回购,显然将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回购价格应确定为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中的高价者,或确定为不低于东窗事发前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
其三,明确落实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欣泰电气不履行回购承诺,其理由就是没有回购能力。因此,落实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发行人、控股股东或实控人、负有相关责任的董监高、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都是资金来源的提供方。对于不提供资金来源的,除了冻结资产、财产之外,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从严从重处理,以此确保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对欺诈发行者起到震慑作用。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2025银行贷款查询”,可获得关于2025银行贷款查询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这是落实新《证券法》精神的一个重要布署。根据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股票的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等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已经发行并上市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发行人回购证券,或者责令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买回证券。如今,新《证券法》已经实施5个月了,对《证券法》第二十四条的落实,确有必要提到监管的日程工作中来。
对于欺诈发行公司来说,发行人回购证券,这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欺诈发行公司,目前监管上采取的举措是强制退市,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打击欺诈发行、对欺诈发行“零容忍”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目前在打击欺诈发行问题上明显存在着短板,那就是在打击欺诈发行的同时,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做得不够,结果是欺诈发行公司虽然被强制退市了,但投资者的利益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欺诈发行、投资者买单”格局的出现,欣泰电气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并不是没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措施,而是相关措施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比如,包括欣泰电气在内的诸多上市公司在IPO时都明确作出承诺,上市公司如果欺诈发行,发行人将回购所发行的股份。如果欺诈发行公司能兑现该项承诺的话,自然就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了。而实际情况是发行人与控股股东根本就不兑现上市时的承诺。如欣泰电气以没有回购能力为由就将上市时的回购承诺踩在了脚下。
正是基于欣泰电气带给市场的教训,所以新《证券法》第二十四条提出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发行人回购证券”的要求,这显然是有的放矢之举措。但如何把这一举措落到实处,证监会在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就是落实上述要求的实际步骤。基于保护投资者的需要,这个“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确实有必要尽快出台。而要让“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有几个实际问题是该办法所必须要予以明确或加以解决的。
首先是回购的股票必须是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股份。根据目前IPO公司的承诺,回购的股份为“依法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这个承诺对于新上市公司并不存在问题,但对于上市满一年之后的公司,这个承诺的表述就存在问题了。因为上市满一年之后,上市公司老股东的持股就可以上市流通了。这些股份流通之后并不属于“首次公开发行的新股”范畴,但这些股份上市流通后又流向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手里。因此,一旦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罪名成立,上市公司同样也应该要回购这部分老股东减持出来的股份。其中,控股股东减持的股份应由控股股东予以回购。
其次,回购股票的价格应为股票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中的高价者。IPO公司承诺的回购价格为“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这个表述同样并不完善。比如,目前欺诈发行公司,在东窗事发后,股价会大幅下跌。如果按照大跌后的二级市场价格回购,显然将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回购价格应确定为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中的高价者,或确定为不低于东窗事发前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
其三,明确落实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欣泰电气不履行回购承诺,其理由就是没有回购能力。因此,落实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发行人、控股股东或实控人、负有相关责任的董监高、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都是资金来源的提供方。对于不提供资金来源的,除了冻结资产、财产之外,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从严从重处理,以此确保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对欺诈发行者起到震慑作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您好,是的,一般被发现这就是属于欺诈,调查成立后会被立即强制退市的,希望能帮到您
亏损单的形成与解决办法?
行情判断不准自然就会亏损,可以选择做保险策略!
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行为是否会导致强制退市?
关于您提出的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是否会导致强制退市,答案是肯定的。根据交易所的规定,这类行为确实是触发强制退市机制的严重情形之一。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
网贷现在还不上,有什么办法解决?
如果你现在无法偿还网贷,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你解决问题:1、评估财务状况:首先,你需要仔细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和债务情况。这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还款能力和可承受的债务水平。2、与贷款...
贷款还不上,有什么办法解决?
当贷款无法偿还时,有多种方法可以尝试解决。1.申请延期还款:如果借款人短期内没有还款能力,可以向银行申请延期还款。这要求借款人态度良好,表明只是短期内无法偿还。2.申请分期还款:当还款金额过大或还款能力不足时,可以申请分期还款。这样可以将欠款分成多期归还,减轻每一期的还款压力。3.向亲朋好友借钱归还:如果欠款金额不大,可以先向亲朋好友借钱将银行的欠款还上,事后再归还借的钱。4.将资产折现还款:如果手头有首饰珠宝、房产、车辆等财物,可以将这些物品进行折现,折现后的金额可以用来归还银...
抵押贷款变成融资租赁该怎么解决?提供五种解决办法
抵押贷款变成融资租赁的解决办法包括以下五种:仔细审查合同文件:首先,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合同中关于融资租赁的具体内容,包括租金计算方式、租赁期限、车辆所有权归属、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合同欺诈或重大误解等情况。收集证据:保留与购车及融资相关的所有证据,如购车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短信、微信、电话录音等)、宣传资料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维权至关重要。与相关方协商解决:尝试与汽车销售方、融资租赁公司沟通,说明情况,指出将车贷误办为融资租赁不符合自...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相关标签全部>
热点推荐
-
打工人/宝妈/退休族必看!国泰海通2025理财“专属方案”:你的身份决定买哪款
2025-06-30 17:17
-
2025财富榜 “逆袭者” 图鉴:从茶饮到 AI,这些企业家如何狂飙突进?
2025-06-30 17:17
-
2025年下半年行业趋势展望,都隐藏着哪些机遇?
2025-06-30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