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期待推出成品油期货
发布时间:2020-8-1 13:50阅读:323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7月初,商务部废止《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及《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松绑”原油和成品油销售、批发、仓储经营活动。对此,部分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已具备推出成品油期货的基础条件,只是市场要素仍不完备,希望进一步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动成品油定价市场化。
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商品专家马卫锋看来,原油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的原油进口政策相对而言已经比较宽松,越来越多符合要求的企业拿到原油进口权等;二是市场定价机制越来越多元化,价格体系逐步完善并且与国际接轨,不同的贸易需求、风险偏好等在市场上能够得到满足。
尤其在2016年原油进口权及进口使用权向地方炼厂放开后,地方炼厂快速发展,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端更加多元化,成品油的市场化水平大幅提升。到了2019年,不仅外资在我国开设加油站的政策限制被取消,商务部还进一步将成品油的批发资质审批权下放到地方,降低了企业参与成品油批发环节的门槛。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还提出,未来会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炼化和销售领域,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储运和管道输送等基础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
在马卫锋看来,这一系列政策表明,政府支持和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成品油市场,成品油的市场化进程提速值得期待。
据介绍,《原油市场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是对从事原油销售和仓储活动企业的资质审批,《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是对从事成品油批发、零售、仓储经营活动企业的资质审批。对于两个管理办法的废止,在海通期货能源化工研发负责人杨安看来,虽然不能说成品油价格已完全市场化,但再次明确了审批权的下放。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市场中,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
“两个管理办法的废止,再次释放了原油和成品油销售、批发、仓储经营活动‘松绑’的信号,目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原油市场全球接轨,提升原油市场的话语权及定价权。”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补充说。
在他看来,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一直在朝着完全市场化的方向稳步前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多轮改革,实现了从政府直接定价到指导价的转变,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定价。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央定价目录》提出“成品油价格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可以说,相关表述既明确了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又符合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油气体制改革实际。
2018年3月,上期所推出原油期货。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杨安认为,上海原油期货不仅逐步成为反映亚太地区供需关系的风向标,而且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贴近我国油品市场的保值工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