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超级重磅:新版上证综指来了 更有科创板1800亿天量解禁!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0-7-22 10:42阅读:335
7月22日,也就是今天,亿万股民迎来A股两件大事情。
一是上证综合指数30年来首次调整。 第二是高达1800亿的科创板解禁,估计又要见证历史了。
基金君看到有些分析说新版上证综指要到4000点,另外科创板天量解禁也要对市场造成冲击?
究竟真相如何?
新版上证综指,长牛慢牛终于来了?
30年的上证指数,A股的温度计,终于迎来修订。
上证综指改编一直是很多的人的提议,而指数其中也的确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随着市场的发展,已经不能客观的反应市场的发展格局,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指数更加合理的反应股市发展现状。
1991年7月15日,上证综指作为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首次发布,且核心编制方法沿用至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指编制方案修订多有呼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括两会代表委员在内的部分专家和市场人士再次提议对上证综指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上证指数经常被热议,在于指数表现和国内GDP增速完全匹配不上,如2000年到2020年,GDP增长了10倍,而上证指数只涨了50%。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沪指失真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至晚从2006年开始,“沪指失真”已经成为一个市场上上下下尽人皆知的专有名词。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可能经常会疑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沪指没有充分体现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三四十年的高增长,2000年中国GDP突破10万亿元,2019年已达99万亿元。而上证综指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2000点,2020年为何仍未突破3000点,10倍的GDP与50%的股指涨幅,反差不可谓不大。
其实,如果以沪市总市值来看,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得到了充分反映的。2000年上证总市值约3万亿元,2019年底已达35万亿元,同期GDP从10万亿元到99万亿元,两者都是10倍左右的增长,幅度相当。但为何指数总是不涨呢?为何沪指没有充分体现出这种增长呢?
由此,上交所于6月19日宣布,自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案。
此次修订的内容包括:
一、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数十只风险警示股票,剔除该类股票对指数本身影响较小,但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作用。
二、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东北证券分析,上证指数编制调整中最能增强上证综指表征能力的措施是对新股纳入时间的改变,预计提振后续指数走势。
过去上证综指在新股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统一纳入。从过去的经验来看,A股在上市10天-3个月之内基本上处于未来一年股价的高位区间,这个现象在2010-2020这10年间除了2014年全部存在。若综合10年的数据来看,新股上市10天到3个月时,相对发行价涨跌幅中位数在100%-110%之间,而上市1年后该值则跌落到50%。本次调整将过去这个拖累项大幅削弱。
举个例子,指数编制的修订,避免了新股上市初期非理性爆炒对指数的拖累、最极端的是2007年中石油上市,权重占比较大,股价跌到只剩零头,上市十几年累计跌幅超过90%,拖累上证指数。如果没有贵州茅台、等大盘牛股的贡献,上证指数可能比现在的点位更低。
三、上交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指目前行业构成来看,金融、交运、化工、采掘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占比较高,而消费、医药、科技等代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的新经济行业占比则相对较低,尤其是以半导体、科技硬件、互联网、软件、高端制造等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占比明显低于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在上交所推出科创板之前,众多新经济的代表性公司多将上市地点选择在深圳、香港,甚至海外,这使上证综指在过去十年的表现未能完整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全貌及结构性特征。科创板的推出,一方面为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上交所上市打开大门,另一方面,将科创板证券纳入上证综指则将直接提高指数中科技类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占比,是对上证综指行业构成的有益补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开户即送6.**%新客福利,佣金优惠
2025-05-07 13:34
-
国泰海通:开户即送8.**%新客福利,佣金优惠
2025-05-07 13:34
-
华泰证券:开户享VIP账户福利,基金1折起
2025-05-07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