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1400亿元的百胜中国二次上市?
发布时间:2020-7-14 10:02阅读:452
6月19日,有消息称,百胜中国(全称“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几周已以保密形式递交了筹资规模或约20亿美元的香港上市申请,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外界广泛注意。
有媒体就此消息向百胜中国方面核实,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根据公司政策,对于此类市场传闻和臆测不予评论。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传出关于百胜中国赴港二次上市的传闻。就在19日之前的两天,就有媒体报道称,百胜中国正与中金公司和高盛合作,就其拟议的在香港二次上市进行准备,受到此消息影响,美国时间17日百胜中国股价盘中一度大涨约9%。而更早在今年1月份,也曾有市场传闻百胜中国正谋划香港二次上市。
百胜中国每一次的赴港上市传闻都引起了广泛注意,既因其餐饮帝国的地位,也源于其在中国的诸多故事。
疫情阻止不了扩张步伐
众所周知,百胜中国属于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以下简称“百胜集团)。百胜集团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5000家连锁餐厅和100万多名员工,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世界著名餐饮品牌。
自1987年肯德基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西式快餐品牌开始,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百胜中国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
五年前的2015年,百胜集团宣布将拆分中国业务,把百胜中国从百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这一消息在当时引爆了市场。当然,百胜中国这一新生公司也吸引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诸多目光。
2016年9月2日,百胜集团宣布与春华资本及蚂蚁金服达成协议,以4.6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市场部分运营业务出售给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分别向百胜中国投资4.10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该项投资与百胜餐饮集团与百胜中国的分拆同步进行。
这一消息迅速刷爆了互联网,并被传为马云收购了百胜中国,买下了肯德基。然而事实却是,按比例蚂蚁金服持有百胜中国股份仅在0.5%左右,远远谈不上收购。
2016年11月1日,百胜中国正式从百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以独立身份在纽交所上市。随着拆分的完成,百胜中国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上市餐饮公司以及百胜集团最大的特许加盟商,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贝尔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经营权。
当时,对于百胜集团为什么将百胜中国拆分出来,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市场的西式快餐份额正在下降,当时百胜中国连续两年的业绩增长疲软拖累了百胜集团的业绩,百胜集团为了提高新公司的估值和本土化程度,所以将中国业务进行了剥离。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发达国家百胜的业务已经非常成熟,缺乏增长点,而中国还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在业务上,中国区的策略会比较不一样,在百胜集团内部难免受到总部掣肘,所以将中国业务进行剥离以便更好的实现本土化。
然而,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独立上市后的百胜中国不但财务表现强劲,还在上市仅一年时间就启动了现金回购股票计划,并开始给予股东现金分红。近几年,百胜中国的营收也保持着稳定增长,公司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是71.44亿美元、84.15亿美元和87.76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24日,百事中国市值已达191.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51.48亿元)。
近年来,百胜中国也在加速扩张,截至2020年3月31日,百胜中国在中国的足迹遍布所有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在1400多座城镇经营着9295家餐厅。
公司发布的2020年一季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百胜中国持续每天保持扩张2到3家的速度。特别是在2019年,百胜中国创造了进入中国后的开店新纪录,全年新开店1006家,其中肯德基开了742家,占比73.76%。
即使是在疫情期间,百胜中国也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今年一季度,百胜中国新开了179家店,包括165家肯德基和11家必胜客。而未来,百胜中国依旧会持续扩张。
在近期的投资者大会上,百胜中国表示,疫情目前并不会影响其在中国的扩张节奏,公司将持续投资于新店开张和门店翻新,维持上个业绩发布会上公布的2020年全年开店目标800-850家。“2020年将是异常艰难的一年,但百胜中国着眼于长期发展。”
不过,中国餐饮管理研究院项目总监刘思国却对首席科创官说,疫情使得餐饮行业受到重创,而专家预计此次疫情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百胜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扩张需十分谨慎。
线上销售建功
4年前,百胜中国将部分中国业务出售给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被外界称为“急于卖身”。如今再看,百胜中国与蚂蚁金服的合作是其数字化之路的重要一步。正如当时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所言:“通过这一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百胜中国为旗下品牌所拥有的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支付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便捷的支付宝平台,这将大大减少消费者在餐厅排队的时间;而会员计划则可以帮助百胜中国更好地管理顾客关系以及进行市场推广。”
如今,百胜中国作为一家餐饮企业,构造起了功能强大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自助点餐、在线订餐、网络支付等服务,让消费者在进店前、用餐中及离店后的任一环节保持与品牌的互动,提升顾客消费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体验。正如百胜中国所言,数字化是百胜中国的深耕领域,已经深入到各个方面。
在此次疫情中,基于其强大的数字化生态系统,百胜中国成功通过线上订单的增长有效地遏制了整体销量的大幅下降。
百胜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百胜中国会员数量超过2.5亿,其中肯德基会员数量超过2.25亿,必胜客会员数量超过7000万。由于疫情期间更多转向线上销售,会员销售占比在本季度超过60%。在第一季度,数字化订单(含外送、手机点餐、点餐机点餐)贡献了公司销售额的80%,其中肯德基与必胜客的数字化订单分别占公司销售的84%和65%。
百胜中国在季报中也表示,疫情期间百胜中国聚焦在持续发展门店营运、数字化营销、外卖和外带业务,给整个业绩带来有力的支持。
百胜中国管理层表示,此次疫情凸显了线上线下业务整合的重要性,未来公司将继续投资于数字化、技术和供应链。
除了在数字化方面的创新,百胜中国在食品方面的创新也是众所周知,“会走的桶”、“会飞的桶”、“大饼卷一切”、“爆香避风塘大虾比萨”......一款款创意的产品让人印象深刻。
最近,地摊经济大火,百胜中国也坐不住了,迅速做出反应,加入了摆地摊的阵营,肯德基和必胜客在全国多地试点推出餐车业务,出售多种类型的早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将借助地摊经济热度发力餐车业务。
来源:网络
种种操作,不得不让人感叹百胜中国强大的创新基因。也正是对其食品创新和数字化创新能力的认可,百胜中国还入选了2020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的年度榜单,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并且是全球屈指可数入选的餐饮控股公司之一。
进军中餐屡受挫
百胜中国的创新能力虽然强大,但公司的营收却对肯德基有着极大的依赖,一直以来,肯德基对百胜中国的整体业绩起着顶梁柱的作用。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肯德基营收占百胜中国的总体营收分别是69%和72.5%。
营收依赖单一业务,再加上肯德基的布局正在趋于饱和,这一现实问题使得百胜中国一直在寻求肯德基和必胜客以外新的强劲业绩增长点。百胜中国将这一新的增长点主要瞄准在了中餐市场。
4月8日,百胜中国发布公告称,完成了对中资连锁餐饮黄记煌的控股权收购。公告显示,收购完成后百胜中国将建立一个中餐事业部,该事业部由三个核心中式餐饮品牌组成:小肥羊,东方既白和黄记煌。
对于这一收购,百胜中国方面表示,随着黄记煌的加入,公司希望在中式餐饮领域拥有更牢固的立足之地,并增强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凭借百胜中国的规模和系统能力,以及黄记煌在产品研发、加盟商管理和中式餐饮方面的优势,使此次收购产生协同效应。“从长远来看,收购黄记煌有助于我们在中餐菜品和服务方面建立专业知识,驱动我们的长期增长。”
收购黄记煌是否真的能像公司期待的那样,让百胜中国在中式餐饮领域拥有更牢固的立足之地?
中国餐饮管理研究院项目总监刘思国并不看好这一收购,刘思国对首席科创官说,黄记煌近几年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一直在走下坡路,品牌缺乏创新,很久也没有新的产品,公司内部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百胜中国收购黄记煌之后,需要花巨资对其进行系列改造,这将有一段很长时间的过渡期,在短时间内并不会看到效果。“不过,在我看来,黄记煌已经没有重新塑造的可能性,当然,这只是我长期观察后的个人看法。”
事实上,除了黄记煌,百胜中国还曾对另一家中餐品牌进行收购并对其进行改造,但效果并不好。2012年,百胜中国完成对“中华火锅第一股”小肥羊的收购,持股量达93.2%。收购后,百胜针对对其“体系松散、缺乏标准化管理、继续扩张瓶颈”等问题进行了系列改革,但收效甚微,小肥羊每况愈下,存在感微弱。
更早在2004年,百胜中国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中式快餐店“东方既白”,但由于定位模糊、菜品不够丰富等原因,东方既白发展每况愈下。2015年底,门店由原来的30家减少至15家,在此后财报中也鲜少提及。
由此看来,百胜中国对中餐市场发起的一轮轮攻势效果并不理想。未来,百胜中国的中餐之路是否顺利,还需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