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的三种恶习(大多数人的通病)
发布时间:2020-7-13 19:22阅读:368
导读:
一、忍受不了割肉的痛 。该割肉的时候不割肉,没有止损的机制,导致往往将股票卖在最低点。
二、忍受不了短期亏损 。发现价值股后,该坚定持有的时候不坚定,导致无法获得价值回归的增值。
三、浮盈过早落袋为安 。该追涨的时候不追涨,一波10%行情来了就跑,然后在市场涨到高位的时候,忍不住又跑进去。
投资交易是一门艺术,量化测试,大数据分析,AI增强,这些都是工具,最后使用这些工具的是投资人本身。再好的模型或者工具,也会因为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结果达不到预期。大量的研究指出,投资人或交易者——根本不是理性的。
投资人的行为偏见(Behavioral Bias),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投资人的决策。
当你过于关注现状,你总是会感觉目标离你很远。而你的现状和期望,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决策。
很多小的经济实验表明:收益带来的快乐,在感受上小于损失带来的痛苦;
预期回报为正时,投资人会选择风险更小的选项,
为负时,会选择风险更高的选项。
这种由于“亏损厌恶”带来的决策偏见,对投资人有三种最直接的影响:1.忍受不了割肉的痛;2.忍受不了短期亏损;3.浮盈过早落袋为安。
股市里“7输2平1盈”,“亏损厌恶”的影响会在这以下3种情况中被加倍地放大:
1. “心急水不沸”
频繁地查看账户,导致过多地暴露在“厌恶亏损”的影响中。盯盘越多,心理亏损越多。根据亏损厌恶理论,亏损带给投资人痛苦的感受,是盈利带来的快乐的2倍。频繁查看仓位亏损状况的投资人,比不是频繁查看的投资人,更容易受到亏损厌恶的影响。
如果我们每天看盘、仓位,一年就有252天的时间会在盈利的快乐和亏损的痛苦间游走。
2. “短视的投资周期”
由于投资期限过短,导致出现亏损的概率增加,进而增加了亏损的痛苦。投资周期越短,亏损概率越高。(因为上证是典型的熊长牛短,加上市场的波动性很大,每次查看仓位的都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根据国外实验测试:只有每年看一次,心理上能够勉强的在16年内收正。如果你每天查看仓位,天天盯盘,28年内就是7400个交易日,就有7400次机会暴露在亏损厌恶的陷阱中,就有7400次机会可能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3. “过于单一的投资”
由于单个资产的波动性很高,上上下下,增加了投资人面对亏损的次数。配置越单一,波动性越高。资产配置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资产配置是唯一的免费午餐:只要把相关性较低的几种资产组合起来,就能的达到降低波动性和提高胜率的效果。
降低波动率,就能降低面对“亏损厌恶”的次数。
我们以60%上证综指 + 40%中国国债全市场指数,每月再平衡,来做一个简单的资产配置组合,用不同的投资期限来看看这个配置对抵消亏损厌恶负面影响的效果。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