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洪涝灾害严重,对大宗商品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0-7-13 09:33阅读:662
本次洪涝对于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均有较大影响。截至7月3日,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湖北等26省(区、市)1938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16.4亿元。今年洪涝灾害程度将超过2016年,但考虑救灾防控措施及时,难以与1998年相抗衡。借鉴2016年6-7月洪涝灾害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但当年处于商品整体共振式上涨周期,具体品种的涨幅驱动力的多少来源于洪涝灾害无法确定。
1、黑色:物流运输受阻,建材需求受到明显影响
主要体现在:拖慢了建筑工地材料运输与钢筋混泥土的灌溉,特别是雨水较为严重地区,地产新开工项目被迫停工,在建项目“赶工”放缓,钢材需求出现了明显下降。据Mysteel周度产量库存,螺纹钢周度表观消费已连续4周下降,周度表需从478万吨回落至上周的348万吨,下降幅度超27%,远超往年17%左右的下降幅度;线材周度表需由197万吨下降至上周的150万吨,下降幅度达23.8%,远超往年13.8%的下降幅度。
受季节性影响,建材表需下降虽有所超预期,但在宏观偏宽松下,建材需求仍维持韧性预期。以房地产与基建的运行状态来考量下游用钢需求。房地产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2.3%,但5月单月同比增9.66%,6月以来,地产销售维持5月较为坚挺的势头,微观数据显示,截止7月6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30日均值达59.9万平方米,同比增6.28%,房地产销售的环暖缓解了地产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政压力,土地供应有所增加,在融资利率下行且销售好转下,地产商拿地情绪高涨,考虑到房价仍较为坚挺,下半年地产新开工预期不差,对应房地产用钢需求短期应能维持;基建作为经济拖底的重要手段,基建投资恢复速度及力度都要好于地产。数据显示,基建投资在4月当月同比就由负转正,且5月单月录得10.9%的同比增幅,创17年11月以来当月同比增幅最大值。专项债作为项目主要资本金,专项债的投向值得关注。据统计,截止7月3日,新增专项债总量为22115亿元,其中78.2%的资金投向于基建,远超往年30%左右的投向基建幅度,随着7月一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完毕(其中70%左右资金投向基建),预计8-9月基建项目资金有望落地,彼时基建用钢应能维持坚挺。
总的来看,高炉开工率及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7月唐山限产提上日程(主要影响的是型材和板材,预计长流程螺纹钢产量变动不大),成本坚挺而成材价格回落,电弧炉利润压缩,电弧炉钢厂检修增加,产量基本见顶;需求端,季节性淡季显现,建材表需下降超预期,从微观指标来看,建材成交环比有所好转,预计近期表需有望企稳反弹,中长期来看,地产销售回暖,地产新开工预期不差,重卡与基建销量屡创新高,基建投资有望超预期,需求韧性仍存。总的来看,在宏观偏宽松的大背景下,螺纹钢供应短期基本见顶,需求预期边际回升,供需边际有所好转,盘面或维持震荡偏多,考虑到目前仍维持高库存与低基差,反弹高度需现货打开上涨空间,重点关注需求变动情况,技术上需谨防极速拉涨后的回落风险。
2、农产品:雨水加剧猪瘟恶化饲料需求,暴雨不利大豆作物生长
生猪:南方大范围降雨影响生猪调运,而且各地开始加强生猪调运的监管,导致产区生猪运往销区数量减少,造成供应出现区域分化,从2016年的复盘看价差扩幅非常有限。根据19年非洲猪瘟传播经验,雨水携带周边死猪体内病毒向地下或河水里扩散,猪场使用浅层地下水喂猪使得生猪被感染效率很高。目前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疫情加剧最为明显,死亡率环比攀升,但尚未达到去年程度。以涌益咨询数据为例,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再次下滑,月度环比-3.87%,西南环比-3.04%。7月上中旬两湖、安徽降雨持续偏多,非洲猪瘟疫情加剧短期将导致华南、华中养殖区存栏下降幅度可能边际扩大,延缓了生猪供应恢复节奏利好猪价。结合当下标猪存栏偏紧,养殖户惜售行为,9月前生猪出栏难有改观。需求终端猪肉批发量环比下滑明显,屠宰企业亏损扩大,开工率环比下滑,减少生猪采购。因此猪价高位整体供需矛盾弱化,且对比今年2月高点的供需形势要有所改善;短中期偏强但空间极为有限。
豆粕: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变动趋势看,自2019年9月之后,能繁母猪存栏见底,全国各省开始出现逐步回升趋势,推动饲料消费缓慢回暖。但近期南方暴雨肆虐,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有翘头迹象,导致南方部分地区能翻母猪存栏有所下滑。后期来看,伴随暴雨的持续,南方省份母猪存栏难以继续上升,未来生猪供应能力或环比回落,进而影响短期饲料需求。但长远来看,伴随国内养殖企业非洲猪瘟防疫能力的提升,暴雨所带来的病毒传播会逐步趋弱,因此,国内生猪存栏继续企稳上升的态势难以扭转,长期饲料需求仍预计向好。从豆粕供应角度看,巴西大豆库存告罄,美豆因中美关系购买并不顺畅,疫情导致全球多国争相囤豆,导致国内到港大豆低于预期。未来,国内仍存在缺豆可能,加上美豆正值生长期,天气炒作仍蠢蠢欲动,国内供应紧张叠加天气利多,豆粕价格易涨难跌。
大豆:当前正值大豆生长期,南方大豆即将上市,但暴雨持续不断,尤其是湖北江西一带,阴雨连绵,大豆作物光照不足,暴雨将会影响大豆质量,预计南方大豆上市时期将被迫后延,加上作物质量一般,预计国内优质大豆供应仍维持紧张局势,利好豆一价格走势。大豆拍卖方面,成交价格虽然有所下滑,但绝对水平仍处于高位,而盘面贴水幅度较大,估值有所偏低。驱动方面,天气炒作仍是热点,差去风吹草动将推动价格上行。未来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预计豆一价格维持强势,建议偏多交易。
3、化工:救灾推动聚丙烯短需增加,停工抑制聚氯乙烯短需
聚烯烃:南方地区严峻的抗洪形势推动刺抗灾物资需求增长,抗灾物资中,抢险工具、运输设备、照明设备、机械装置、通信救生设备、砂石料、土工合成材料等需要用到聚烯烃等塑料制品。但是受洪涝灾害的持续时间在7月中旬末结束,以及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事件驱动下影响推动短期需求增加,量级上对年度需求影响不大。受持续降雨影响,房地产、基建类类项目建设均在室外,强降水影响工地施工,短期会抑制聚氯乙烯需求端的节奏。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打工人/宝妈/退休族必看!国泰海通2025理财“专属方案”:你的身份决定买哪款
2025-06-30 17:17
-
2025财富榜 “逆袭者” 图鉴:从茶饮到 AI,这些企业家如何狂飙突进?
2025-06-30 17:17
-
2025年下半年行业趋势展望,都隐藏着哪些机遇?
2025-06-30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