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嘴硬!一边自夸中美贸易协议仍在落实 一边仍威胁经济脱钩
发布时间:2020-6-22 10:34阅读:292
财联社(上海,编辑齐林)讯,在美中夏威夷高层会唔后,美国一方面强调中国承诺会继续落实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另一方面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再次提及美中脱钩的威胁。这一对矛盾现象,再结合最近美国媒体口风的变化,让人感觉特朗普仅仅是“嘴硬”,打打口水仗而己。
在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周三对国会表示,他认为让美中经济脱钩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但特朗普在美东时间周四下午(北京时间周五上午)又出“妖蛾子”,他在推特上又抛出脱钩威胁。
他在推特上指出,“这不是莱特希泽的错,因为我可能没有明确自己的想法,但美国确实保留了,在各种情况下,与中国完全脱钩的政策选项。”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中美经济脱钩。5月中旬,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指出,他现在不想与中国对话,甚至考虑完全切断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自中美贸易摩擦之后,美国一直设法抑制中国在美国经济中的影响力,例如围剿中国领先电信设备企业华为的供应链,将其列入实体名单并进一步升级,全面限制全球芯片企业向华为提供高端芯片;劝退美国联邦退休基金投资中国公司的股票;参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一旦正式实施将阻击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概股大量自美退市;劝说美国企业将制造基地搬离中国等等。
其实,这些已开始实施或拟议中的措施,其影响往往都是损人不利己,“伤人一千,自损八百”。例如围剿华为,实际上是断了美国半导体公司向华为销售芯片之路,损失大量营收;而且美国政府最近也认识到完全隔离华为也做不到,不得不放松口子,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在5G标准研发上展开合作,这完全就是一次“自己打脸”的动作。
再例如那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美国一些学者就批评此举将损害那些投资中概股的成千上万美国股民,中国公司完全可以低价私有化后,返回中国大陆或中国香港上市。
重整供应链短期仍难办到
在当前全球经济全球化、技术全球化的现实情况下,美中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要做到完全脱钩根本就不现实,即使是此前提出的鼓励美国企业回流,减少中国在其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在短期内也无法办到。
纽约联储在其5月发表的研报中曾指出,那些依赖中国的美国企业基本上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其他国家的替代供应商,尤其是小型企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撼动!”
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波尔?安特拉斯(Pol Antrós)表示,许多供应链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们具有“相关性”,因为生产商依赖于供应商提供高度定制的零件,并会按精确的规格订购零件。
“供应商不会凭空出现,”他补充说:“你不可能轻易地替换掉。”
根据美国商会2020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尽管目前美国在华企业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一些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仍会是大多数在华美资企业的重点市场。华南美国商会疫情影响报告显示,75%的受访企业表示,无论疫情影响如何,不会改变在华再投资计划。
资本是逐利的,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仍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其拥有的14亿人消费市场,亦是众多美国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海外市场。
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近日发表报告指出,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来看,美国撤出东亚的代价似乎越来越大了。美国的孤立将限制其在该地区和全球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经济先行复苏
新冠疫情正席卷全球,中国“先进先出”,国内经济已率先显示复苏信号,而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疫情仍在持续,因此中国将成为近阶段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IMF发言人赖斯(Gerry Rice)周四指出,尽管美国对流动的限制有所回落,但事实上的封锁持续时间比预期长,可能导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幅度要大于预期,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复苏步伐可能会放缓。而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获得动能,数据显示五月份中国投资和服务业的复苏强于预期。
从各大投行的预测结果来看,今年美国和欧盟的经济肯定是负增长,而中国将是正增长。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日表示,中国尽管今年增速也比较低,但是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还是有正增长的,对全球GDP贡献是“压舱石”的作用。
最近几天,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的形象、地位、重要性,都有了不同的表述。
华尔街日报6月15日题为《中国是美国晦暗全球贸易形势中的亮点》为标题的报道称:“在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全球贸易的背景下,中国重新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对美国农户和其他出口商而言是少有的亮点。”
而纽约时 报15日的报道则列举出多个与中国经济紧密联系的例子,文章中有一句总结:“中国的经济实力仍是避免全球持续衰退的最后希望,企业也在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风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