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票总市值已超GDP规模 暴跌或随时到来
发布时间:2015-5-6 14:24阅读:813
宽松时代的到来,使得全球股市遍地开花。火热的市场也让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迅速膨胀至历史新高,并已经追上了全球GDP的规模。
日前,通过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统计和全球股价指数推算,全球总市值截至4月底达到74.7万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算的2015年全球GDP为74.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股票总市值已经超过GDP规模。
同时,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全球股票市值为71.69万亿美元,较4月底稍有回落。
对此现象,分析人士指出,这恐怕并不一定是好事,这或许说明股市资金的膨胀已经脱离实体经济,也就意味着全球股市的行情有些过热。历史上出现这种情况时,随后均迎来了股市暴跌与经济增长遭遇困难。
股票总市值和GDP的平衡被视为衡量股价过热程度的尺度,因受到“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关注,还被称为“巴菲特指标”。
历史上,“巴菲特指标”在发生IT泡沫的1999年以及金融危机前的2006~2007年曾一度过热,即全球股票市值超过全球GDP。
随后,在21世纪初,美国股市暴跌超过70%;而2007年之后,全球股市也陷入了长达五年的熊市。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仍难以感受到以前那样的热狂,但对于宽松资金主导的股价走高,也需要保持非常强烈的警惕性。
此前,全球股票总市值以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10月创出的64万亿美元为顶峰,随后一度出现减少。而在2013年11月以后,终于重回刷新历史新高的局面。借助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日美欧股价持续走高。
不完全统计显示,2015年年初至今,开始实行降息(或降准)以及量化宽松政策(QE)的央行依次包括埃及央行、印度央行、秘鲁央行、瑞士央行、丹麦央行(共4次降息)、土耳其央行(共2次降息)、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QE)、新加坡央行、俄罗斯央行、澳洲央行、中国央行(降准和降息)、瑞典央行、以色列央行。
“在主要国家实施货币宽松等的背景下,日本、美国和德国等股价均创出历史性高位,使得总市值扩大至可匹敌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的规模。”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而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IMF总裁拉加德曾警告称,全球经济正面临陷入长期低增长、沉重债务与高失业率的风险,因政策制定者未能采取适当措施刺激产出。“尽管全球增速与过去30年来的均值大致持平,但这样的水平并不足以克服顽固的高失业率、沉重债务负担,以及全球几个最大经济体的缓慢增长。”她表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27
-
本周打新日历!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27
-
为什么粮食ETF会上涨?
2025-05-2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