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论市:短线要注意了!外资逆势抄底,我们降低仓位等待时机?
发布时间:2020-4-24 17:00阅读:491
融资按证券公司开户要求限制,在线办理,办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
盘中分享交流,
股票开户专属客户经理::王经理
手机:18600765695
微信:duokongjiaoyidashi
QQ:2128282599
一、巨丰投顾:强势股杀跌 四大指数新高后集体调整 短线要注意了!
隔夜美股并未下跌,但A股“先干为敬”,全天低开低走,四大指数集体走低。这其中的原由,近期市场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市场“内忧外患”的担忧始终未改,所以观望情绪比较浓厚。而原油市场的再次暴跌,加剧了这种担忧的存在;另一方面,市场题材表现过程中,持续性比较差,参与热情并不高。而经历小幅轮动之后,强势个股纷纷杀跌,人气再度回落;此外,技术面上,尤其是沪指分时MACD已经多次呈顶背驰,阶段见顶的需求持续存在。
因此,市场总体反弹趋势未变下,短期回调的迹象已经比较明显。而如果我们再叠加外围市场可能走势,短期这种调整迹象可能会更加加重。尤其是近期,外围市场虽然没有下跌,但集体反弹之后,继续上行的动力显然在减弱。
而原油再次暴跌之后,当前美国市场基本面的压力更大。天风证券宋雪涛认为“原油暴跌可能再次开启美股的基本面压力测试,三个方面的风险正在发酵:油价暴跌造成的页岩油企业债务风险、停工停产造成的家庭消费贷房贷违约和企业现金流断裂、疫情长期化导致经济复苏进度低于预期”对此,我们也是比较认可,毕竟一轮反弹之后,基本面预期对市场影响比较大,而此时,无论是国内外,都不支持指数再次的快速拉升。要谨防海外市场可能的新的调整给国内市场带来的情绪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继续坚持短线要谨慎的观点,尤其是近期持续提示的仓位较重的短线投资者,需要适当的减持。但鉴于当前A股处于历史估值低位,而且政策拖底明显,A股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逢低可逐步考虑建仓和加仓。
具体的机会上,建议大家关注三条相对确定性的主线:
1、消费类。疫情之后国内纯内需的需求大幅提升,各地出台消费刺激以及发放消费券等迎来提振。而最新的基金持仓以及新成立基金看,也有从此前的抱团科技类逐步向消费类标的转移的迹象;
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内容。当前市场对此已经有所反应,而在发改委正式定义之后,当前新基建范围更广,新的标的还有表现的机会,可重点跟踪。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财务部等四部委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0退坡10%,补贴政策合理延长到2022年底,退坡节奏平缓。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补贴政策延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提振,对其销量促进作用会比较大。所以,可以预期的是,新能源汽车全年的销量有望逐步回升,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最后,我们再次重申对市场的观点:3月19日以来的反弹已经开启,此次反弹会延续,但是“内忧外患”的不确定性,此次反弹定义为犹豫型反弹,期间会有较大的波折。而近期原油市场再起波浪,或将加大短期的波折,但同样也会迎来中长线低吸的机会。建议短线投资者适当观望,而中长线投资者,尤其是仓位比较低的,本着价值投资的倾向,近期逢低可考虑逐步加仓。
二、和信投顾:市场情绪低迷外资逆势抄底 两板块最具价值。
北上资金逆势流入,连续多日买入消费龙头为主的A股核心资产,一定程度上刺激场内资金跟风,相继抱团消费大蓝筹导致前期热点熄火,市场整体转入防御格局。而国际油价与中行原油宝事件造成的利空影响逐步释放严重打击了市场风险偏好,加之中国平安一季度净利下滑42%的消息披露使投资者担忧个股基本面情绪升温,短期不利于指数反弹。鉴于市场底部近期已经被反复验证过,再度大幅杀跌的空间十分有限,无需过度恐慌回踩可适当参与抢反弹。建议投资者长线持续关注券商板块与大消费的机会,农林牧业、数字货币则可波段性操作,医疗器械板块交易性机会将贯穿全年。
三、容维证券刘思山:降低仓位 等待时机。
昨日股指虽然成交量放大,却收了阴线,失守5日线,60日线压力依然很大,并没有借助22日阳包阴的强势趋势进一步突破阻力位。说明市场很谨慎,逢高抛售的力度始终未减弱,今日的大幅杀跌给出了方向性选择,即向下突破的概率偏大。很多股票昨日都出现了阴包阳的走势,离2646点的低位越来越近。不排除短期出现急跌的可能,和指数的近期走势是完全相反的。仓位上,建议投资者逐步降低仓位,耐心等待市场低点的好时机出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