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岸元:人民币没必要与发达市场维持如此高的正利差
发布时间:2020-4-6 22:06阅读:364
近期,美联储宣布启动针对外国央行的回购工具。危机情况下,向境内外市场提供流动性,是货币发行方的责任。有朝一日,人民币拥有和美元一样的地位,人民银行也有这个责任。
此次疫情期间,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表现似乎展现出了“抗疫属性”,创下历史高位的中美利差也吸引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上一轮危机爆发时,“去美元化”呼声渐强,中国央行也顺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当时中国自身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如今,“美元荒”实则透露了美元霸权后隐含的种种问题,而这次又会否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
“战后美元全球地位的确认,基础是战争期间美国成为许多国家的物资供应地,大家需要美元用于进口支付。而此次疫情全球应对中,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点。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有开放的、规模庞大的人民币资本市场为依托,这方面任重道远。”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于4月4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
中国大量抛售美债并不现实
第一财经:近日,第一财经刊发你对“抛售美债”言论的观点,核心似乎是:之所以不能考虑大量卖出美债,主要原因是现货、储备、期货、黄金等的市场容量不足以吸纳如此大规模的资产?
张岸元:是的,市场容量是首先必须考虑的。就如同下棋,走第一步,至少要想好随后第二步是什么。总不能不管不顾,先卖了再说。相关决策一定是商业考虑,不是政治决定。
第一财经:你提到过去十多年,抛售美债的倡议始终存在,其根源似乎是资产规模太大,是否早就应该有所调整?
张岸元:储备的合理规模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从一些指标,如若干个月的进口需求等看,储备规模偏大。但从另外角度,如货币发行等看,又偏小。从市场看,一旦储备规模明显下降,会引起恐慌。从这个维度看,可以理解为市场需要3万亿作定海神针。
关于调整问题,十多年前就开始考虑,当时储备总规模还不到1万亿美元。2007年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将2000亿美元转到中投 公司,从事与外汇局差别化的投资,其中包括相当多非美债、非美国资产。多年实践下来看,这类投资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管理都面临很大困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请问老师们,中美利差是什么?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关吗?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18270025212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