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上市公司退市!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发布时间:2019-12-30 09:36阅读:232
18家上市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既有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等强制退,也有吸收合并、“出清式”置换等重组退,更有主动退,多元化退出渠道不断拓宽。
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股东等各方由“不愿退”、“不想退”、“不敢退”、“谈退色变”,转为齐心协力、信息共享、共同化解退市风险,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资本市场今年落实中央“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重要指示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退市制度日臻完善,市场各方对退市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形成共识;应以新证券法即将实施为契机,深入总结20年来退市监管的经验教训,吸收境外主要发达资本市场的先进经验,结合前期科创板退市改革试点的实践情况,尽快系统性地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
A股“新陈代谢”常态化
上市公司退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几经反复。本世纪前10年,也曾强制退市几十家公司,此后因各种原因,A股公司退市几乎绝迹。从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实践来看,大进大出、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是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途径,出口与入口同等重要。
“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退市指标体系虽然相对完整,但效果始终不理想。”权威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今年开出的“药方”是保持定力,加强监管,凝聚合力,拓宽渠道。
一方面,对通过五花八门保壳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例如对在面值退市中的各种“碰瓷”忽悠投资者行为果断出手。同时,加强市场化约束机制建设,对违规公司绝不手软,并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备受市场关注的是,今年A股市场化退市卓有成效,9家强制退市公司中,有6家为“面值退市”,这是投资者对“垃圾公司”用脚投票的结果。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劣质公司或将被市场加速淘汰,今年以来“白马股”和“垃圾股”的股价走势也说明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今年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主动向地方政府通告风险公司信息,支持地方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公司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出一批多渠道实现风险出清。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A股退市效率快速提升。从今年18家公司的退市情况看,强制退市方面,9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占比50%,其中*ST海润等3家公司因财务指标被终止上市,占比17%,*ST雏鹰等6家公司因连续20日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占比33%;主动退市方面,1家公司(*ST上普)通过股东大会决议主动退市,占比6%;重组退市方面,小天鹅等8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重组上市、出清式资产置换等重组方式退市,占比44%。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退市”,可获得关于退市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股东等各方由“不愿退”、“不想退”、“不敢退”、“谈退色变”,转为齐心协力、信息共享、共同化解退市风险,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资本市场今年落实中央“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重要指示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退市制度日臻完善,市场各方对退市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形成共识;应以新证券法即将实施为契机,深入总结20年来退市监管的经验教训,吸收境外主要发达资本市场的先进经验,结合前期科创板退市改革试点的实践情况,尽快系统性地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
A股“新陈代谢”常态化
上市公司退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几经反复。本世纪前10年,也曾强制退市几十家公司,此后因各种原因,A股公司退市几乎绝迹。从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实践来看,大进大出、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是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途径,出口与入口同等重要。
“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退市指标体系虽然相对完整,但效果始终不理想。”权威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今年开出的“药方”是保持定力,加强监管,凝聚合力,拓宽渠道。
一方面,对通过五花八门保壳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例如对在面值退市中的各种“碰瓷”忽悠投资者行为果断出手。同时,加强市场化约束机制建设,对违规公司绝不手软,并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备受市场关注的是,今年A股市场化退市卓有成效,9家强制退市公司中,有6家为“面值退市”,这是投资者对“垃圾公司”用脚投票的结果。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劣质公司或将被市场加速淘汰,今年以来“白马股”和“垃圾股”的股价走势也说明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今年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主动向地方政府通告风险公司信息,支持地方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公司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出一批多渠道实现风险出清。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A股退市效率快速提升。从今年18家公司的退市情况看,强制退市方面,9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占比50%,其中*ST海润等3家公司因财务指标被终止上市,占比17%,*ST雏鹰等6家公司因连续20日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占比33%;主动退市方面,1家公司(*ST上普)通过股东大会决议主动退市,占比6%;重组退市方面,小天鹅等8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重组上市、出清式资产置换等重组方式退市,占比44%。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你好,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可以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困境: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支付利息或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财务问题可能包括亏损、负债过高、现金流问题等...
上市公司退市后能否重新上市?
你好,这个是可以重新上市的,但是还是需要达到上市的条件才可以的。
上市公司退市后能否重新上市?
可以的,今日就有两家公司申请重新上市
什么是上市公司主动退市?
你好,、上市公司的退市有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两种,一般情况下,很少公司会主动要求退市,如果是主动要求退市的,要提前一个月到有关部门提交申请等资料。如果是被动退市的话,将会有几个过程,首先是在股票名...
上市公司股票退市整理期有多久?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规则?
上市公司股票被交易所作出强制终止上市决定后,自交易所公告终止上市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届满的下一交易日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并在股票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退市整理期是指上市公司被交易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正式终止上市前,交易所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进行交易的特殊期间。在这个期间内,投资者可以对该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卖,以实现投资的最后清算。注意:不是所有退市股票退市前都有退市整理期。1、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和主动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2、上市公司处于破产重...
2024年5月份有哪些上市公司被退市?
在2024年5月份,有多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或被决定退市。其中包括*ST巴安、ST中南、*ST世茂、爱康科技、*ST商城等。这些公司由于股票价格连续低于面值、触发退市条件、财务问题或其他违规行为等原因,被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具体来说,*ST巴安和ST中南因为股票收盘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了股票终止上市的情形。*ST世茂的股票价格也连续低于面值,预计也将触及退市条件。爱康科技则因为股价首次低于1元,存在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而*ST商城则是由于经审计的净利润...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