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5年后,再议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12 09:46阅读:535
2014年11月20号,我开了第一个证券账户,开始了交易的不归路。
在第六年开始的时候,近期也想写一篇关于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文章,于是整理一下。
技术分析是什么?
技术分析说白了就是看图。那怎么看图呢?按照书上讲技术分析的分类,看图的时候看这么几点:
1.K线组合。(早晨之星、吊颈线等)
2.切线分析。(支撑线、压力线、趋势线、通道线等)
3.形态分析。(双重底、头肩顶等)
4.指标分析。(MACD等指标)
总结起来,看这几天的K线形成的组合、看最近一段时间K线形成的图形、然后画线,结合技术指标的情况,得出一个判断,这就是传统技术分析的步骤。
那么问题来了,技术分析有没有用?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讨论另一个问题。技术分析的实质是什么?
书上说,技术分析有三大假设:有效市场的市场行为会包容消化一切信息。市场运行方式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
而我觉得,技术分析的实质是:人的交易会受成本的影响。
我觉得这个是现有技术分析成立的很重要的因素。人受成本影响,如果被套了一段时间,那么快涨回本的时候会形成很大的“保本就卖”的心理,形成强大抛压。如果浮盈一段时间,快跌回本的时候会形成“后悔没卖”的心理,同时给了观望者上车的机会,抛压减小,形成支撑。
在“锚定成本”的影响下,很多技术上的解释就完全可以解释通:
1. 为什么5、10、20日线的支撑、压力会比较明显。
因为5、10、20日代表短期内交易者的成本,下跌时候反弹至过去5、10、20天交易的人们的成本价,自然会有卖的动力。涨的时候道理相近。
同时,为什么看均线的时候少看长期均线呢?为什么看半年线、年线意义不大呢?因为5、10、20日均线代表交易频率较高的那批人的成本,他们交易频率高,受成本影响大,进而影响交易行为。长期均线代表长期的交易者的成本,很多是交易不活跃的人,对短期交易影响小。
2. 支撑位、阻力位怎么画?
每一组密集成交震荡的K线都可以当成个平台,现在的K线在那个平台之下,那个平台就是阻力位;现在的K线在那个平台之上,那个平台就是支撑位。
为什么会形成支撑位、阻力位呢?因为密集成交的K线代表很多人的成本,当跌破平台向下之后,很多人被套,再涨到这个平台,不断有人解套“回本就卖”,形成阻力位。归根到底,就是人们的“锚定心理”起作用。
3. 双底、双顶形成的原因?
因为第一次反弹的时候很难直接实现V形反转,前期被套和低点抄底的人有获利了结的需求,同时二次探底的情况下考验支撑,考验成功则支撑有效,考验失败则再跌一波。同样是人们成本心理的影响。
4. 长阳破位、长阴破位、一阴吞三阳?
破位的意思是破掉支撑位、阻力位,说破位的时候必然伴有一个平台。如上所述,任何一个平台代表了很多人的成本,涨的时候如果出现一根大阳线突破平台,那么意味着做多的力量突破了那个平台很强的阻力。设想,低位涨上来,遇到一个前期的平台,很多人这个价格买了以后被埋,一天之内做多力量就消灭了如此多的获利盘,可见做多力量之强,行情可能要变盘向上。
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
除此之外,看到的很多K线组合、画线、形态,通通都是心态的影响,每根K线的走势都代表了那一天参与交易的人发生的故事。结合成本、结合心理,技术分析课本上的组合类、切线类、形态类并不难理解。
那技术指标呢?技术指标是怎么形成的?
很遗憾,技术指标形成的方法非常简单,大多数技术指标都是通过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这五个数、设定不同的时间周期算出来的。
TA-lib给出了市面上大多数技术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只要有任何一个股票、期货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这五个指标,所有技术指标都能在一秒到得到计算结果。(下图只是部分)
有没有想到平时看的技术指标来源居然这么简单。
其结果就是,如果你看技术指标交易,那么完全是用这些五个数字加减乘除后的结果在指导交易,你觉得这样交易放心吗?摇钱树的方法会不会太简单了一点?而且还是向所有人公开的?
同时,TA-lib还有个功能,识别K线组合形态。什么两只乌鸦、早晨之星这样的K线,它都可以识别出来,同样,你只需要输进去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它就能自动帮你判别是不是出现了那个形态。(下图为部分形态判别)
这真的是太简单了。
这时候,就可以回答技术分析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了。
技术分析多数时候都是没有用的。原因就是组合类、切线类、形态类的技术建立的前提多数是人们的心理,如果仅能靠心理就去做交易赚钱,那可以不论什么品种,都取得好的收益。显然,分析心理是主观性很强的事情,如果有人分析心理很强,那每天交易就可以养活自己。技术指标类的技术则是五个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而得,多数指标指标公式简单,很难通过这样已知的简单指标去指导交易赚钱。
更进一步,以现在的计算机技术,传统需要人眼看图判断画线的技术分析,通通可以通过代码完成,如果真的有用,那写个程序去跑,不就可以躺着赚钱了?计算机不比人眼看的更准确、反应更快?显然,就这些基础的技术,根本不值得去交易赚钱。
真正的正路,仍然是分析基本面去赚钱。
这一点,股票、期货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从认识的由浅入深,开始是技术分析看图(股票、期货从看图角度来说并无区别)、然后是基本面分析(股票看一个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期货看一个品种的基本面)。
慢慢地,交易就会过掉那个纯看图的阶段,因为看图去交易会经常令人感到困惑,图形的解释各种各样,纠结于此十分疲惫。开始研究股票的财务、经营情况,研究期货品种的基本面,以动力煤为例,关注现货库存、发运等等。
这自然是一条正路,但是渐渐觉得,在这方面如果能更深入就好了。对于股票来说,如果你是某公司的一员,你比别人更知道公司的经营情况,那么去做交易是不是把握更大呢?为什么大股东减持的时候容易减持到高位,难道是大股东都是看图的高手?
所以,对于基本面的分析,还有更深层次的分析,那就是:成为其中一员。对于股票来说,成为某公司的一员,对于期货来说,参与现货交易,知道市场交易情况如何。
我现在能做到了解了当天动力煤现货的交易情况后,给出下个交易日动力煤期货变化的推测。原因就是深入了解市场现货交易是高于只看数据的,只看数据是高于只看图的,只有知道市场真正发生了什么,才能更清楚把握市场未来走势。
回到技术分析,真的没用吗?
我觉得用处还是有的,但只是辅助作用。
1. 在基本面判断为主的情况下,结合技术走势,推测后市合理股票/期货走势。
2. 实际交易的时候寻找更好的交易点位。
3. 保命作用。在基本面分析不到位、市场预期出现大的不利变化时避免出现糟糕的结果。
因此,交易五年过后,现在我认为可行的交易的方向有两个:
1. 更深入地了解现货,更清楚把握基本面变化,知道未来现货运行情况,结合盘面技术走势,提出操作策略。
2. 运用统计和计算机的知识,加入了基本面数据的量化之后,可结合可不结合技术走势,去做交易。
对于动力煤,期货节奏把握,提前反应肯定可以做到。今年大的机会不多,小的确定性机会很多。当然,我不会去操作动力煤期货,除非我去做了和指数无关的工作。
至于主力拉升、洗筹、骗小散筹码,XX概念股,画复杂的线,用神奇的花花绿绿的指标,多头的炒作、空头的伎俩,多头放出消息,空头提前埋伏,空头利用人们恐慌,多头把现货拉升,索罗斯来了,巴菲特走了,……这些鬼话,通通不值一听,哈哈一笑罢了。
炒股、炒期货,“炒”这个字用的太恶劣了,使得人们往往关注消息炒作,忽视了本身的含义:股票是公司所有权,期货是商品。归根到底,只有一个问题,用这个价格买这个权益值不值。整天想着主力的想法、筹码怎么分布、这个消息是多头放的还是空头放的、什么概念什么风最流行、中国股市没有价值投资……都是邪路。
用心去研究基本面,结合一点技术分析,这就够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