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为何扎堆印度掘金
发布时间:2015-4-18 15:55阅读:858
“我可承受不起电力、用水或其它生产要素时不时带来的‘惊喜’。在我这个职位的人,都渴望全面、优质、可靠的基础设施。”雅培(Abbot Laboratories)全球营养品部供应链副总裁约翰金纳什科尔(John Ginascol)说,他负责保证公司营养品工厂在全球的顺利运行。
意识到了印度在制造业上存在的差距与潜力,去年9月25日,莫迪上台四个月后首次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确保国家的年轻一代从中受益”。同时,莫迪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及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等。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和“清洁印度”等口号也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
“美的集团的一些高管来参加哈佛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课程时曾跟我表示,美的非常愿意去印度发展,因为他们作为家电生产商,印度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市场。印度中产阶级人数众多,现在像空调、洗衣机、手机、冰箱这些生活必需品大多从国外进口,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把工厂开在印度,直接面向印度国内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虽然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帕利普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制造业发展潜力大、国内需求旺盛、廉价劳动力充足成为印度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劳动力最低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长也迫使许多公司开始寻找低成本的替代国。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印度制造业平均每小时的人工成本为92美分。
“越南、印度尼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虽然制造业成本低很诱人,但它们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印度是唯一一个在劳动力方面有能力接替中国的国家,无论越南还是印度尼西亚都不足以填补中国留下的空间,这就为印度创造了黄金机遇。” 汇丰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分析称。
但马里兰大学斯密斯商学院的古普塔(Anil K Gupta)教授认为,在道路、海运以及电力系统方面,印度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无法与中国匹敌,“基础设施的差距会从根本上抵消印度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
帕利普对本报记者表示,印度要想在制造业达到与中国相同的水平,印度政府必须在提升劳动力产能上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于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改善公共医疗体系等。
“可能印度正在经历中国20年前经历的类似问题,现在中国产能提升很快,但总体环境也不一样了,中企去了印度以后可能会发现差距很大。但是反过来讲,印度的潜力也很大。企业到了印度以后,可以享受在中国过去20年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帕利普如此认为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