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前海外债宏观审慎试点样本
发布时间:2015-4-16 00:09阅读:460
“企业已经开始打算,逐步将业务挪至前海,希望通过政策的进一步开放,获得更加便宜的融资。”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002183)(下称怡亚通)总裁助理周丽红近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这是一家供应链企业,在深圳前海设有三家分公司。今年3月9日,前海外债宏观审慎试点正式启动,怡亚通获得首笔外币外债。
外债宏观审慎试点为中资企业借外币外债打开一条通道,这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
宏观审慎外债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能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变化调整微观管理指标的响应机制,通过逆周期的微观管理指标来调控微观主体的外债行为,由微观影响宏观,以确保宏观经济及国际收支波动在可控范围之内。
平均3%的融资利差,对于企业充满着吸引力。但同时,放开管制之后,如何加强内控,防控风险是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要面对的难题。
融资成本降3%
这项政策的放开最大的红利就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周丽红为记者算了一笔帐。目前,外债的成本只有2~3个点,国内贷款利率平均6~7个点,利差近3个点,如果借1000万美金的话,相当于节省30万美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今年3月获悉前海开始外债宏观审慎试点,怡亚通是第一批获得外币外债的试点企业。
“3月6日,向银行提交相关资料申请,当日获批,次日资金到账,获得的第一笔外债是美元外债,共500万美金。”周丽红对记者说。
深圳怡亚通成立于1997年,2007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总资产197.7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6亿。
她告诉本报,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的时期,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平均一年在400亿人民币左右。
过去,融资的主要渠道,一个是权益性融资,通过股票市场进行IPO获得融资,2014年,该公司通过非定向公开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2亿元。但周丽红表示,这与公司的实际需求相比,规模实在有限。
第二个融资渠道就是债务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目前,以银行贷款为主。
但近年来,国内银行贷款融资成本有所提高,目前贷款利率平均在6~7个点,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利润却越来越薄,以怡亚通所在的供应链行业为例,目前的利润仅有千分之五。
在此之前,前海也开通了人民币跨境贷款,但随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趋势,这种融资成本的优势也不大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