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条例》征求意见 拟将骗保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发布时间:2019-4-12 15:33阅读:786
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骗保者除依法受到制裁外,还将被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在国家医保局11日正式公布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将有望推动其成为现实。
4月11日,国家医保局在官网正式发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首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的法规即将出台。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参保个人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要求其不得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不得伪造变造证明材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对于伪造变造者,将暂停其联网结算待遇不超过12个月,并处违法数额五倍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给予公开曝光、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等惩戒措施。
此外,在征求意见稿中,“医疗保障基金”不单单指医疗保险基金,除了基本医保包含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外,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专项基金也包括在内;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其他医疗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也依照本条例执行。
在内容上,除了规定了对定点医药机构与协议药师的监督与管理之外,还首次对参保人个人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明确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使用医疗保障基金就诊、购药,应当持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就诊、购药并主动出示接受查验,不得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不得伪造变造证明材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
同时,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定点医药机构与协议医师或药师的各种违规行为按“情节轻微”“情节较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4档划分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明确了处罚标准,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责令经办机构中止或解除医(药)师服务资格、责令经办机构中止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移送有关行政部门等,罚款数额从二倍到五倍不等等。
而对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则规定: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或定点医药机构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追回;而对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则规定: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或定点医药机构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医疗保障基金,暂停其联网结算待遇不超过12个月,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伪造变造票据、处方、病历等证明材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医疗保障基金,暂停其联网结算待遇不超过12个月,并处违法数额五倍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伪造变造者,可以给予公开曝光、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等惩戒措施。对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主体,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失信主体申请信用修复的,应当按有关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参保人员有可能因为伪造票据而被限乘高铁、飞机等。
征求意见稿中还指出,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定点医药机构信息报告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报告信息的检查、抽查、分析、运用,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创新监管方式,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在基金监管领域的使用,构建本地区医疗保障智能监控信息系统,实现监管全覆盖,提升监管实效。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工作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
据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此次意见征求将从11日起自5月10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公布的电子邮箱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基金”,可获得关于基金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4月11日,国家医保局在官网正式发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首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的法规即将出台。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参保个人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要求其不得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不得伪造变造证明材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对于伪造变造者,将暂停其联网结算待遇不超过12个月,并处违法数额五倍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给予公开曝光、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等惩戒措施。
此外,在征求意见稿中,“医疗保障基金”不单单指医疗保险基金,除了基本医保包含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外,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专项基金也包括在内;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其他医疗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也依照本条例执行。
在内容上,除了规定了对定点医药机构与协议药师的监督与管理之外,还首次对参保人个人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明确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使用医疗保障基金就诊、购药,应当持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就诊、购药并主动出示接受查验,不得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不得伪造变造证明材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
同时,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定点医药机构与协议医师或药师的各种违规行为按“情节轻微”“情节较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4档划分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明确了处罚标准,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责令经办机构中止或解除医(药)师服务资格、责令经办机构中止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移送有关行政部门等,罚款数额从二倍到五倍不等等。
而对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则规定: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或定点医药机构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追回;而对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则规定:将本人医疗保障有效凭证出租(借)给他人或定点医药机构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医疗保障基金,暂停其联网结算待遇不超过12个月,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参保人员及医疗救助对象伪造变造票据、处方、病历等证明材料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医疗保障基金,暂停其联网结算待遇不超过12个月,并处违法数额五倍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伪造变造者,可以给予公开曝光、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等惩戒措施。对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主体,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失信主体申请信用修复的,应当按有关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参保人员有可能因为伪造票据而被限乘高铁、飞机等。
征求意见稿中还指出,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定点医药机构信息报告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报告信息的检查、抽查、分析、运用,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创新监管方式,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在基金监管领域的使用,构建本地区医疗保障智能监控信息系统,实现监管全覆盖,提升监管实效。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工作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
据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此次意见征求将从11日起自5月10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公布的电子邮箱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创业板借壳重组征求意见截止7月20日结束,结果是什么?
你好,目前还没有公布相关结果,可以继续留意公告
A股减税降费征求意见发布,印花税有望减免?
您好,是有降低印花税这个预期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把股票红利税免了,这个就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用了,祝投资顺利。
看网上说科创板征求意见稿快要出来了?
科创板的进度还是很快的,意见稿应该很快就会出来。建议关注。
期货监管新规征求意见,这会对期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有利于期货市场的发展,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医保基金监管加力 首部医保监管法规征求意见】
首部医保方面的法规进入征求意见期,医保基金监管、惩治欺诈骗保将更加有法可依。4月1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维护医疗保障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意见征求截止日期为2019年5月10日。(经济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医保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保经办机构医保协议签订、履行等情况的监督,促进医保经办机构业务规范。强化对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以及参保人员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国家医保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省级医保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地市级以下医保行政部门要落实好常态化监管任务。...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11月券商的生日福利汇总,再不领就要失效啦!
2025-11-24 09:54
-
年底将至,保本理财买什么好?
2025-11-24 09:54
-
不想看书,看综艺照样可以学理财!
2025-11-24 09:54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