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最新的金融数据,意味着2019年不会太乐观?
发布时间:2019-1-16 13:19阅读:471
央行的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目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强调逆周期调节,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同时,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是市场参考经济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一般来说,该数据能预期到未来半年的经济方向,因此,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金融数据显示,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及社融增量超过市场预期,难道在半年后,国内经济有望走出低谷?事情或许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近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比上年少3.1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7万亿元,同比多增1.8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是指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从全年的社融增量来看是比上年少的,但是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很大的,金融脱虚向实的方向并没有变。
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3亿元,可以看到,在18年12月份,社融增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的并不是很多,意味着19年上半年经济不宜保持太乐观,更倾向于保持谨慎乐观。
从货币供应量数据上来看,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广义货币的增速依然保持在历史低位,整个社会市场上新增的钱并不是很多,在赚钱难度“涛声依旧”。
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这个数据就很有看点了,狭义货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现金)加上企业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占比例较大,从这一数据上来看,多数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相对比较紧张。
同时反映出延续着消费和终端市场并不活跃。那么这种经济条件又对投资产生影响,需要解决的方法是提高个人的实际收入。(降低个人的生活刚性支出是提高个人现实收入的手段,目前正在做的是减税降费,降低药价等)。
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让人思考的是,12月份无论是人民币贷款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都是多增的,但为什么反映在货币供应中m1与m2并不是很理想呢?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认为,“目前M2的增速是平稳的,M1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性变化,不代表流动性规模的变化”。
整体来说,我们通过央行的金融数据看到,一方面,央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决心是很大的,另一方面需要实体经济企业对资金需求的配合,才能更好的拉动经济发展。
并且,需要提高经济的活力,带动市场总需求,通过提高个人的实际收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等来完成。现在很多有效的相关措施已经实施,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来期待春天的到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央行定向降准意味着什么?未来如何?
央行买入国债是利空吗?意味着什么?
2023央行再次降息,意味着什么?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