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期货缘何普涨?
发布时间:2018-8-23 08:49阅读:734
政策调整利好大宗商品需求
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8月份以来,上涨行情与国内政策的调整有关。
为了稳增长,近期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方面都有所调整。在货币政策基调上,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7月份以来也进行了超量MLF、指导银行支持低级信用债等举措;在央行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近期市场流动性较之前有了明显好转。同业存单、回购以及国开债利率等均有显著回落。制约商品价格的流动性压力明显消退。
在财政政策方面,明确了将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策主线指引下,下半年在基建、消费等方面或有进一步政策落地,对商品尤其工业品需求产生利好。
从商品供需来看,虽然国内经济增速面临一定放缓压力,但不少品种上半年需求总体仍好于市场预期。同时,国内环保督查的持续推进,令一些工业品上游的产出受到限制,表现在钢材、焦炭、铁合金、铅等品种的库存处于偏低水平。低库存格局令市场呈现易涨难跌格局。
此外,近期由于美元的走强人民币相对贬值,使得国内商品受到一定计价因素的支撑。表现在价差关系上呈现国内商品强于国际市场的特征。航运的回升也反映了全球需求在欧美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有所回升。近期的表现更多是反映出当前商品整体需求的旺盛,这与今年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状况向好的趋势相符。
徽商期货研究所所长张宝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根据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加息周期内过热阶段,配置首位的大类资产就是商品。截至2018年6月14日,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7次,当前联邦基金利率1.75%~2%,已经达到了正常利率水平,但加息远没有结束,预计2018年仍有两次加息,2019年有三次加息。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具有引导作用,会推动全球经济进入美林投资时钟所说的配置商品的时间周期。
与此同时,全球贸易战背景下会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胀的预期。全球贸易环境的恶化,报复性关税政策的实施会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胀预期。涉及到国内的大宗商品,比如化工、油脂油料等,目前看都符合这个逻辑。
此外,国内投资资金配置需求推升大宗商品价格。期货市场自身运行的周期也易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