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析与判断:
发布时间:2015-3-31 15:27阅读:499
基本分析与判断:
始自去年中的这一轮行情,第一阶段的金融股大涨几乎与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关系,但今年以来的第二阶段上涨,金融压抑而其他个股飞涨,彻底激活了市场情绪,“猪在风口”“猪满天飞”一时充斥媒体版面,投资者在这个时候是比较容易失去理性而忽视一些中短期利空的,周五监管层放行国内公募基金去香港充当解放军被解读成了利好或者被选择性忽略;但从近期市场筹码供需层面看,未来ipo进一步提速的信号已比较明显,监管层此时放行公募直投港股也有给市场狂热降温之意,短期的市场供需局面将有可能向供大于求转变,这有可能引致市场更大幅度的震荡。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探底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但年内经济增速不太可能远离7%这一中枢,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预期之外的黑天鹅事件,这是国内股票市场走势长期向好的最根本的基础。货币政策方面,周小川行长短期内已几次公开宣示,按其29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的论述,国内2008年危机以来的大力度刺激政策,仍然是逆周期调控的常规性政策,这也是一种常态型政策,这是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非常规宽松不同之处;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从之前的逆周期常规性货币政策向新常态转变,这种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即要给经济可能的失速托底,也要引导实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更多地将表现出相机抉择的特点;这种相机抉择性的货币政策,不一定完全是总量型的扩张性政策,由于中国利率水平仍有较大的向下调整空间,价格型货币政策是未来政策武器库里的有力储备,央行开始关注经济通缩风险,是后期有可能更频繁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强信号之一。货币政策转向实施上的宽松,是国内股票市场中长期走势向好的又一个重要基础。在年内,这种中长期向好和短期疯狂后的大幅度震荡会更为频繁出现,结构型市场而非普涨普跌型对投资者尤其是杠杆型投资者的交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