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聚氯乙烯期货产业链 PVC期货介绍 济南期货开户 济南股指期货开户
发布时间:2015-3-25 13:56阅读:1012
大商所聚氯乙烯期货产业链 PVC期货介绍 济南期货开户 济南股指期货开户
一、PVC简介: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其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
从产品分类看,PVC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中的合成树脂
类,合成树脂类包括五大通用树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树脂。
聚氯乙稀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电绝缘性优良,一般不会燃烧。主要用于建筑门窗、排水管道、电线电缆及薄膜包装等领域。
聚氯乙烯是合成树脂中重要的品种,从世界范围内消费看,PVC消费量仅次于聚乙烯排在五大通用树脂中的第二位,在中国,PVC的消费量居五大通用树脂之首,高于聚乙烯的消费量。从生产工艺路线看,除中国和极少几个国家以电石法工艺路线生产,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石油天然气路线,因此成本和市场价格不尽一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PVC生产和消费的急剧膨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生产国和消费国,截至2009年底,我国PVC产量915.5万吨,表观消费量高达1083.45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1.47%。
在我国,电石法和乙烯法两种生产工艺并存,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因素众多,加上煤炭、
原油和电石等原材料价格的频繁波动,导致PVC价格短期内波动频繁且幅度剧烈,加剧了国内PVC生产企业、贸易商以及下游制品行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对套期保值存在较大的需求。
二、PVC的生产、消费与流通概况
(一)全球PVC行业发展格局
1、全球PVC产能情况
截止到2010年全球PVC生产商约150家,生产厂约230个,总能力达到了5037万吨/年。相对于2001年的3233万吨/年的能力,年平均增长为5.6%。2010年全球PVC生产总量约为3548万吨/年。从地域发展的角度而言,亚洲地区的聚氯乙烯现有产能约占了全球总产能的59%,其次是北美地区传统的聚氯乙烯生产地占到全球比例的16.7%。而且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亚洲地区依旧是全球聚氯乙烯产能的最快增长点。
2、全球PVC行业增长模式
全球聚氯乙烯行业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趋向:在发达国家, PVC是非常成熟的通用塑料品种,发展较为稳定。生产工艺上基本全部采用乙烯法,发展方向是向环保化、多型号、专用料方向发展。在中国,PVC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品种以通用型为主,生产原料约80%为电石。发展方向是朝大型化、环保化、出口型方向发展。
(二)国内PVC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概况
1、国内PVC生产情况
截止到2011年12月份中国聚氯乙烯现有产能达到了2162.2万吨(其中包括糊树脂74.2万吨)。 另外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国内聚氯乙烯包括糊树脂在内的新增加产能为186万吨同时宣布正式退出的产能规模为66.5万吨,即在2010年底形成的2042.7万吨的总产能基础上实现了119.5万吨的净增长。
从PVC产能分布情况看,华北、华东、华中、西北以及西南地区PVC产能相对较大,但在氯碱工业产业政策指导下,PVC产能由华东地区向华北以及西北地区转移,截至2011年,内蒙、山东已成为国内主要的PVC生产基地,产量均在250万吨以上。此外,从省市分布看,天津、四川、江苏、河南、新疆等前10位的省市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70%以上。
2、国内PVC消费情况
近年来国内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仍呈继续增长的态势。长三角、珠三角是PVC的主要消费区域。2011年,华东地区PVC的消费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31%,加上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共计消费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60%以上。
我国聚氯乙烯消费分为两大部分:
(1)以电线电缆、各种用途的膜(根据厚度不同可分为压延膜、防水卷材、可折叠门等)、铺地材料、织物涂层、人造革、各类软管、手套、玩具、塑料鞋以及一些专用涂料和密封剂等产品为主的软制品。
(2)以门窗、各种型材和管材、硬片、瓶等产品为代表的硬制品。
近几年,我国PVC消费构成变化较大,硬制品比例不断提高,现在我国硬制品比例已近60%。
3、国内PVC进出口情况
随着中国聚氯乙烯产能逐渐增大,很明显的可以看出,2003-2008年国内对进口聚氯乙烯的依存度逐渐下降,但2009年由于特殊的国际原油价格降低后与国内电石价格的对比优势出现反转,再次造成了当年进口纯粉数量大幅激增。之后的2010-2011年中国聚氯乙烯纯粉对外贸易再次进入调整期,从目前观察,进口聚氯乙烯纯粉则呈下降态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产业政策在十二五期间更注重调结构、重效益的发展模式,而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依然较强。因此,在某阶段内如国内煤基原料价格上涨和国际PVC价格相比优势丧失时,则会引起进口聚氯乙烯数量的增加。
从出口情况来看,我国PVC出口也开始从无到有,出口量年度波动较大。2004年,我国PVC出口仅4.44万吨,到2007年出口量达到76万吨,2008年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影响,导致PVC整体需求下降,加之国内PVC生产成本的高位支撑,导致出口略有降低,但仍维持在64万吨。而近年来,我国PVC的出口量整体仍维持在低位。
从PVC进口料的流向来看,90%以上的进口PVC流向了广东、浙江、上海等东南部沿海地区。其中广州的黄埔港近年来都是我国PVC的第一大进口港,广东省进口量也多年位列第一,占全国进口量近30%的水平,广州、上海、九龙、宁波、厦门这五个城市进口量占我国PVC总量的77.5%。2009年我国PVC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台湾、美国、韩国、印尼、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占我国总进口量接近80%。
4、国内PVC贸易流向
从贸易流向来看,我国PVC生产分布与消费格局存在着区域上的不匹配,PVC国内贸易基本呈现了由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的流向特点。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电石法生产的PVC占到了70%以上,相应产能主要集中于华北、华中及西北区域,华北地区产量最高;PVC消费则以华东、华南等东部沿海城市为主。因此,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区的PVC产品,除部分用于本地消化外,其余大部分则流向了华东、华南等地区。近几年,西部地区电石法产能增长迅速,新增产能也大多流向了东部沿海地区。华东、华南地区的消费量最大,需要通过华北等地区以及进口的PVC产品来弥补其产量上的不足。
三、影响聚氯乙烯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一)上游原材料的影响
目前国内PVC制造工艺仍以电石法为主,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国际原油的低位运行,国际上乙烯法PVC制造工艺生产成本较低,由于煤炭限产保价,相对于乙烯法PVC而言,电石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国内PVC生产企业处于劣势,伴随着微薄生产利润以及国外货源的冲击,近期,国内氯碱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PVC生产成本这部分,主要是煤炭、焦炭、电力、电石、原油、乙烯、VCM等成本价格,另外,原盐的价格也会通过氯的价值传导对PVC的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煤炭、焦炭、电力
由于我国工业用电仍以火力发电为主,焦炭也主要来源于煤炭,所以,三者的价格基本绑定,在此进行统一分析。根据电石法PVC的制备成本,1吨聚氯乙烯折合电力消耗约为7000度左右,折合煤炭消耗量3吨左右,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超过50%,因此,煤炭、焦炭、电力等能源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PVC的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施行限产保价,这不但对我国电石法PVC的生产成本是一个有力支撑,而且部分企业可能转而直接出售煤炭原材料,而不是进一步加工为PVC再出售,从而影响电石法PVC的供应,进一步提升PVC价格,直到PVC能达到一个合理的价位。
(2)原油、乙烯、氯乙烯、二氯乙烷
从世界范围来讲,PVC的生产仍以乙烯法为主。受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原油价格由148美元/桶一路跌至45美元/桶,伴随着原油价格的回落,以及我国对外实施反倾销的到期,进口料已经开始冲击国内市场。原油价格的回升,使得以乙烯为原料制造PVC的成本优势较2006年大为削弱。原油、乙烯以及进口氯乙烯(VCM)和二氯乙烷(EDC)的价格高低,也会直接影响PVC的价格走势。另外,由于我国只对国外PVC实施反倾销,而对VCM和EDC并未实施保护政策,国内部分PVC生产厂家可能会直接从国外大量低价购进VCM聚合成PVC,所以,原油和VCM等上游产品价格的高低,会对国内PVC的价格有直接影响。
(3)原盐
原盐的主要消费领域就是氯碱产品的生产,原盐电解后产生的氯部分用于生产PVC和其他氯产品,钠部分用于生产纯碱和烧碱。虽然在PVC的生产成本中,氯并不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但钠部分却是烧碱和纯碱的主要成本。所以,原盐的价格会直接影响碱产品的价格,并影响市场对碱产品的需求,而PVC和碱之间存在一个氯碱平衡问题,间接影响PVC的供应量,从而影响其价格走势。
(二)影响PVC下游需求的因素
(1)房地产行业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PVC已经进入成熟期,具有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因此,下游需求在这阶段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显得格外重要。PVC的最大消费领域是型材、异型材和管材,主要用于建筑领域,所以,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对PVC的需求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一些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对PVC的消费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完成这个过程,对PVC的需求基本达到饱和,加上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市场购买力下降,房地产行业处于周期低谷,不排除国外进口料大量涌入国内的可能,会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冲击。
(2)国内经济走势
据分析,GDP的增速对PVC价格有重要影响,国内未来经济走势将直接影响PVC的价格。
(3)塑料制品的出口
除了型材管材以外,PVC还在塑料容器、玩具及其他产品的包装和日用品(如胶鞋、鞋底、雨披和运动用品)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据统计,我国每年对外出口68亿双鞋子,50%的家电用于出口,这些塑料制品的出口情况对PVC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国家政策的影响
(1)石化行业振兴计划
目前,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石化产业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将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限制煤化工,支持原油石化行业,据称,将有60-80万吨的大乙烯项目要投产,这可能会对我国PVC的生产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改变目前的PVC定价机制。
(2)节能减排行业准入条件
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PVC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行业,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对氯碱行业实施新的准入条件,对22个高能耗产品施行最高能耗和最低能源利用率限制,其中电石、PVC、烧碱等均在限制范围之内,这将在特定时间段内对PVC的供应量产生影响。另外,《节约能源法》还对建筑节能进行了规定,据统计,PVC在欧洲窗框节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可帮助家庭房屋节约热成本10亿欧元,因此,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深入,未来我国可能会对PVC节能窗框有进一步的需求。
(3)出口退税率和出口限制加工贸易
2007年,我国将PVC的出口退税率由11%直接下降到5%,2010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其中涉及的塑料产品包括乙烯聚合物的废碎料及下脚料、苯乙烯聚合物的废碎料及下脚料、氯乙烯聚合物的废碎料及下脚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废碎料及下脚料、其他塑料的废碎料及下脚料。针对多项塑料产品出口退税的取消,压缩了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削弱了PVC出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调整涉及塑料品种不多,对当前现货价格影响有限。由于我国PVC出口本身就是依靠价格优势,所以,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以及出口限制加工贸易,将进一步压缩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削弱PVC生产厂家出口积极性,加重我国PVC供大于求的局面,尤其是那些通过进口VCM和EDC生产PVC再加工出口的企业。
(4)反倾销政策
反倾销对我国PVC价格走势的影响可以从两部分阐述,一是我国对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PVC实施反倾销政策,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影响其进口,从而在特定历史阶段,稳定国内PVC的供应结构;另外,我国目前PVC供大于求的形势非常严峻,开工率不断降低,正由净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变,但国外也会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考虑,对我国出口的PVC实施反倾销,如印度、土耳其的特殊保护政策等,这必将使我国PVC出口受阻,从而影响国内的供求关系。
(四)其他相关领域商品的影响
(1)纯碱行业的影响
我国PVC的生产主要以电石法为主,在生产PVC的同时,通常会生产等物质量的碱,在PVC需求低迷,开工率不足的情况下,碱的产量也会降低,从而改变碱的供求关系。同样道理,碱的价格以及经济发展对碱的需求也会反作用到PVC的供应上。
(2)炼油行业的影响
整个炼油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提炼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同时,也会得到乙烯等化工原材料,所以,如果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对成品油需求的减少,同时也会降低乙烯的产量,从而影响乙烯法PVC的供应。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聚氯乙烯期货可以预约开户吗?聚氯乙烯期货怎么开户?
聚氯乙烯期权和聚氯乙烯期货开户的条件一致吗?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