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六)
发布时间:2015-3-5 08:49阅读:509
强制性力量
巴菲特第一次遭遇强制性力量是1961年收购登普斯特•米尔斯制造公司,他发现弥合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差距、使自己的利益和管理人的利益相结合并非易事,两年后他选择离开——抛售他的股份。巴菲特此时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收购了另一家“雪茄烟蒂”企业伯克希尔,因为对纺织业作出了承诺这种先入为主的结论使他落入陷阱,为纺织业的经营活动所累长达20年之久。
后来,在查理•芒格思维模式的影响下,“通过对自己错误的分析,并将这些错误与管理伯克希尔公司•哈撒韦公司时所遇到的挑战联系在一起”,巴菲特的认识产生了飞跃:无法回避的强制性力量在机构中是普遍存在的;当它发挥作用时,理性往往退避三舍;战略性规划是强制性力量的根源,因此管理者被剥夺或丧失了他们作为资金调拨者的洞察力。巴菲特用以下的例子来说明强制性力量的作用:(1)正如同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那样,一种制度总是会抵制其在目前方向中出现的任何变化;(2)正如工作可充填可利用的时间一样,公司的规划和所得将会具体表现为吸纳额外资金;(3)任何渴望在商业上成功的领导者,无论多么愚蠢,都会很快获得由他的属下所做出的详细的回报率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支持;(4)竞争对手的行为,都会被人愚蠢地模仿。
彻底搞清楚强制性力量后,巴菲特努力把伯克希尔改造成一家强制性力量无立足之地的公司,通过拒绝将战略性规划作为一种领导手段,确保用资本利润率目标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激励约束那些担任重要职务的雇员,即采取“资金调拨”的方式来抵制和化解强制性力量;同时建立“像所有者那样行事”的企业文化来实现领导,给经理人充分的自由,使他们形成内在的动力,并且带给巴菲特最大的服从和回报。
能力范围
巴菲特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99:1。如此高的成功率背后,“能力范围”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菲特所谓的“能力范围”,是指“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巴菲特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棒球的“击球区”。
巴菲特的能力范围使他产生一种控制感,这是人类面临不确定情况时都渴望得到的。控制感可以产生安全感,而且巴菲特的股东也是他的伙伴,加上安全边际的保护、伯克希尔基本上没有什么债务,所有可以想见的后果都是良性的,这就提供了安全感的第二重保证,促进了巴菲特在“击球区”保持情绪平衡,能够客观地评价提供给他的机会,消除不确定性,极大地提高了击球的命中率,使得他在资本管理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并且长盛不衰。
奥洛克林认为,巴菲特在能力范围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三步走”的精神模式:第一,确定他知道什么,其办法是鉴别真理、真理之后的动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保证他知道什么,其办法是来一次逆向思维,以证明他以前的结论有误;第三,检查他所知道的,从他所做出决定的后果当中挑出反馈。
第二步通常是大家所忽视的,而这一步对保证认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十分重要。牛根生曾说过他的养母对她的教育有一条对他影响甚大:“要知道,打颠倒;打颠倒,什么都知道。”“打颠倒”不就是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过程么?
奥洛克林一位好友读完本书书稿后感叹道:“天哪,巴菲特什么都知道!”
巴菲特拥有这样的成功模式,并非因为是天才,而是因为他经历了作者所谓的“认识爆炸”,经过了不懈的学习、不倦的思索和勇敢坚定的实践。
富豪排行榜:揭密中外富豪创富历程与奢华生活
当今金融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先生与投资大亨巴菲特二位长期稳坐排行榜的前两位。他们曾联袂到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做演讲,当有学生请他们谈谈致富之道时,巴菲特说:“是习惯的力量。”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魔鬼往往在细节之中。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7 09:46
-
一键查看《国泰海通君弘APP新手操作指南》
2025-11-17 09:46
-
小白必读的基金书单,掌握这10本收益翻倍!
2025-11-17 09:4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