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枭雄”孙宏斌:吞了佳兆业难抹顺驰绿城败绩
发布时间:2015-2-10 16:56阅读:695
“有点害羞”、“时而语塞”、“不善言辞”。给人以如此印象的孙宏斌未必是中国商界知名度最高的,但其经历堪称传奇,若拍成个电视剧估计会掀起一波收视狂潮。
财经作家王晓波在《大败局2》中这样总结孙宏斌:“他在25岁时成为中国最大计算机公司的接班人,30岁时在牢狱中度过生日,40岁时则成为房地产业最让人敬畏的人物之一。他以速度击垮一切竞争对手,然后,自己也被速度击垮”。
1963年,孙宏斌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一个小村落中出生,家中共有兄弟四人,身为长子自小就表现得非常独立。
七十年代时,十三四岁的他离家求学。自己做主填了高考志愿,如愿去武汉读了水利专业,随后又去清华大学读研深造——用现在的话说,简直就一凤凰牌学霸。
1988年,孙宏斌进入联想,人生轨迹从此出现第一次巨大转变。
在联想企业部时,孙宏斌热情满满,奋发努力,这使得他赢得了柳传志的关注与信任。柳传志在谈及孙宏斌当年的功绩时说:“从1989年10月份起,企业部建立了13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据报达到了2400万。工作业绩也使孙宏斌的职位和权力迅速飚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1990年他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
时传,孙宏斌手下的人都很年轻,铁板一块,非常抱团儿,孙宏斌也被人称为联想“少壮派”的领袖,联想分公司基本都开始听他的指示。
这次期间,甚至还有过这样的传闻:外地分公司,人由孙宏斌选取,财务不受集团控制,还有人说希望孙宏斌带领分公司“独立”出去。孙宏斌还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在这份报纸的头版突出企业部的纲领:“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当然,在功绩不断抬升的情况下,联想老人的风采也被他压了下去,并且“拉山头”的行为更招来元老们的不满。
“孙宏斌权力太大,结党营私,分裂联想,联想要失控!”,元老们的告急信让柳传志震惊。
回京柳传志便进行了调查,随后开始与孙宏斌交涉,柳甚至提出:“我们都是能力强的人,我领导不了你。咱们好合好散,联想的分公司你随便挑一个,你自己去干”。但这一“厚待”却被孙宏斌拒绝:“不必了柳总,我才26岁,我可以从头再干”。
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警方刑事拘留。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
我反思这段经历,更多地找自己的问题。我当时比较年轻气盛,比较急躁,其实还是太嫩,很多事情想得太简单,出了这些事还是在自己。我不希望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怎么能从前面吸取教训,怎么将来走得更好。
俗话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就在当时各界都在看顺驰笑话的时候,孙宏斌还有另一家房地产公司——融创。
“在顺驰之后,老孙变了。一个激进莽撞的顺驰倒下去,一个谦虚稳行的融创站起来了。”一位曾在顺驰工作的老员工评价说。
2005年8月,融创开始了艰难的项目重组。短短5个月时间,融创以亏损数百万元的代价,果断退出长三角;出售长春和成都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回购了重庆奥园和天津时代奥城、海逸长洲项目其他股东的股权。
2008年12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新村一个“地王”项目,让默默无闻的融创一鸣惊人。这个项目总价20.1亿,楼面价高达7000元 /平方米,那时正是金融危机最风声鹤唳的时刻,敢于在这个时刻制造“地王”的孙宏斌,又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不过时间证明了这块地王的价值。
2011年西山壹号院开盘时,正赶上楼市最惨烈的时候,限购、限贷让北京楼市量价齐跌,高端市场更是萎缩得厉害。但是西山壹号院却一炮打响,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销售热度不输刚需大盘。对于如今的周转速度,孙宏斌很满意,他笑称,这体现了一线城市的购买力。
“只要现金流好,我就什么都不怕。净负债率要求很荒唐,但资本市场有这个要求,我们也尽量让他过得去,接下来会将融资成本再降低1个点左右。但这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孙宏斌以一向快人快语的言辞答道,“既要大家很快,又要负债率很低,这很难。”
2011年底,在绿城最危险的时刻,孙宏斌在媒体上声援绿城。“绿城倒了是行业的悲哀。就它把房子盖那么好,真的不公平。”他是行业中唯一敢于如此鲜明表明自己态度的人。
而业界不少人认为,孙很精明,“他为绿城说话,其实是在给融创贴金”。2011年11月初,作为绿城的忠实粉丝,孙宏斌购买了无锡香樟园一套房子。隔年一月,他便就收购了香樟园51%的股权。
2014年,楼市再次迎来冬天,然而融创收购绿城的消息却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一插曲的剧情也是跌宕起伏回味无穷。
2014年5月22日,当天晚上,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分别发布公告,确认融创将出资60亿港元收购绿城24.31%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融创与九龙仓将并列成为绿城的第一大股东。
第二天下午,杭州黄龙饭店一层水晶宫。容纳400人的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绿城融创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
宋卫平:面对很艰难的市场,很艰难的行业,我们有理由、有必要尽早地把这样一副担子交给老孙和他的团队,他们的激情、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效率,是绿城得以继续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依托。
孙宏斌:这次这种合作,我觉得也是宋总一种格局,一种胸怀,或者一种智慧,这种决定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不是谁都有这样的胸怀可以放弃的,这是20年的心血。我们要对得起这种信任。
当时现场气氛融洽和谐,双方你来我往,卿卿我我,情投意合。
2014年7月1日,融创把60亿港元收购款一次性付给了绿城,可是,此时的股权却尚未交割,融创收购的股份还攥在绿城手里。
一周之后绿城召开高管会议,把管理权交给了融创。融创方面则派出了以大将田强为首的团队进入绿城。田强调配任命了28个项目总经理、24个项目营销总,融创系高管全面接管绿城营销,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宋卫平收到的业主投诉开始增多,反映质量问题和原来的承诺得不到兑现。业务合作方也有抱怨。这让把业主看得比天还大的宋卫平颇感不快,几次和孙宏斌团队交涉,也没有得到有效回应。可能在此时,宋卫平对待融绿合作的态度开始出现了变化。
香港证监会的态度也不利于收购的继续进行,它一直质疑孙宏斌与宋卫平是一致行动人。按照香港证券市场的法规,若孙宋二人被认定为一致行动人,将触发全面收购要约,融创要拿出200亿港元做全面收购,这将给融创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2014年10月20日,离开绿城一心打造蓝城的宋卫平,在5个月后首次露面。在被问到卖掉绿城是否后悔时,他的回答依然是:“事情做就做了,不悔!”但听上去多少有些无奈和硬撑的味道。
2014年10月30日晚间,宋卫平与孙宏斌接连进行了三轮谈判,谈出一个双方接受的方案:孙宏斌同意退出,宋卫平努力把融绿平台(上海融创绿城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融创。这一方案后来遭到了另一大股东九龙仓的反对。
11月19日凌晨,宋卫平发出2500字的《我的检讨和反省》,承认自己“将绿城卖给了一个不应该卖的人”,并表示将重返绿城。
下午,融创团队高管聚集到杭州黄龙世纪广场绿城集团总部“集体停工”,绿城也出动所有保安对大楼进行防控。
甚至有消息称,宋卫平本人抢夺公司公章和控制权,引发警方介入。
傍晚,宋卫平下令免去田强绿城房地产集团总经理的职务,并任命其旧部应国永接替。田强等融创系高管迅速作出回应,称宋卫平的罢免令无效。
直到12月19日,持续了7个月的并购大戏终于落下帷幕。双方同意终止5月22日签署的收购协议,绿城除了返还融创此前支付的收购款外,还须支付约一成利息。
针对这场并购剧,任志强评论道:契约社会中的交易,要用商业的办法解决。卖出去的可以买回来,这才是本事!屁大事瞎闹腾个啥?
时间再次推移至近期,自2014年底以来,深圳上市房企佳兆业频频跃入地产头条,深圳、广州等多处楼盘被锁,公司控制人郭氏兄弟被传涉事贪腐案件,让这家公司一直传闻不断。
谁将接盘佳兆业的百亿资产?此前有报道称万科和华侨城等6家开发商正在商谈购买佳兆业事宜,但随后便遭到各方
否认。目前,佳兆业已经到了昔日急速枭雄孙宏斌的怀里。
2月6日晚间,融创中国与佳兆业集团发布联合公告称,融创中国已于1月30日以45.52亿港元的总价收购了佳兆业49.25%的股权。
公告显示,融创中国向剩余股东提出的要约收购价为1.8港元/股,摩根士丹利已被任命为本次要约收购的财务顾问。但佳兆业第二大股东生命人寿已经向融创中国提出不可撤销承诺,生命人寿将不接受本次要约收购,保留佳兆业29.96%股份,这意味着融创即便把20.81%的公众股全部收购,需要动用的资金也不超过19.23亿港元。
此外,目前佳兆业拥有1.76亿份涉及1.76亿股股份的在外流通股份期权,假设并无股份期权在要约截止日期前获行使,要注销这部分期权的总代价约为3834万港元。同时,公司在外流通的可转换债券本金总额为15亿元人民币,假设在要约截止日期前并无可转换债券获转换,可转债要约的价值为11.92亿港元。
由此来看,本次“吞下”佳兆业,融创需要最多动用约77亿港元。一位融创中国投资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年融创中国收购绿城股权的价格基本接近于当时绿城的每股净资产,但本次按照1.8港元/股的收购价来看,仅相当于佳兆业净资产的三分之一。从价格上看,融创无疑是捡了较大的便宜。但不同之处在于佳兆业的债务与深圳项目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也符合孙宏斌一贯的风格:“不冒风险啥都干不成”。
多家媒体记者注意到,为了确保这次收购完成,不再重蹈上次收购绿城覆辙,融创在这次的收购条款中设置了股权交割的五大前提条件,包括债务违约已经通过债权人同意或豁免、出售股份不会违反现有债务条款、所有现有纠纷需要通过和解及其他方式解决、佳兆业部分区域的非正常经营状态需要通过令融创满意的方式解决等。
“孙宏斌显然是吸取了收购绿城股权失败的教训”,香港粤海证券投资银行董事黄立冲告诉记者,一方面他邀请摩根士丹利为本次要约收购的财务顾问,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另一方面,这几个条款就是融创的“安全垫”,只要其中一个融创不满意,它可以随时否决股权交易,这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融创在接盘佳兆业后再爆地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基金怎么买?中信证券最新资产配置策略曝光
2025-08-18 11:15
-
速抢!818 理财节大狂欢,十大金融公司节日福利全汇总
2025-08-18 11:15
-
恒大退市落幕,谁在退市边缘?投资者避险攻略请收好
2025-08-18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