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撤了?估值修复?人民币“跌停”真相
发布时间:2015-2-2 13:27阅读:393
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人民币汇率 ,近日以“一骑绝尘”的跌势,让市场间措手不及。
随后的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但仍难阻人民币即期汇率较中间价大幅下跌,1月29日早盘,人民币即期汇率再度逼近“跌停”。
人民币怎么了?欧版QE造成欧元顺势下跌,还是希腊脱欧的火上浇油,或是日本渡边太太的撤离?
热钱是否真的撤离?“考虑到目前仍然较强的贬值压力,近期资本流出规模也不会小。”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热钱如果流出,银行是无法直接看到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外汇业务负责人坦言,只要企业能给银行提供所需的单据,银行看到企业的结售汇需求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就可以做,但银行无法保证他们提供的单据是否只是为掩护热钱流入或流出而打的一个幌子。
“热钱”流出迷雾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跌停”的消息似乎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更加重了市场恐慌情绪,人民币连续“触礁”背后,有何真相?
人民币暴跌背后
“在我看来,不是人民币真的贬值,而是美元实在太强同时欧元、日元实在太弱。”徐高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是跌了,但是对其他货币无论是欧元、英镑 、日元、澳元全部升值。
无论欧版QE还是渡边太太的揣测,市场将矛头更多指向外部冲击因素,即人民币暴跌属于被动型贬值。
“这里面的逻辑是,就经济增长来看,美国目前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明显紧过欧央行和日本央行 。”徐高表示,在其他主要央行还在进行量化宽松(QE)或降息的时候,美联储今年还准备加息 。如此这种经济面和货币政策面的明显差异,势必令美元大幅走强。
当然,被动型贬值也离不开内部环境的变化。但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难以主导人民币断崖式暴跌。去年中国GDP增速为7.4%,虽略低于政府既定的7.5%工作目标,但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多大改变,且市场早有预期。
“即便目前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先行指标1月份汇丰PMI再次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下,那么主导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趋势理论上也应该是相对平缓的,而不是大起大落。”接受记者采访的一家国有银行人士坦言。由此,内因是什么?
热钱真的撤退了?
而人民币贬值压力通常会伴随着资本的流出。2014年12月8日,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贬值0.37%之后,12月9日开盘后一路贬值,盘中一度贬值0.55%突破6.20大关,贬值和波动幅度创历史之最。而12月金融机构口径和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随之骤降。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末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1184亿元,这一降幅也创下七年以来最大下降值。根据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数据显示,去年12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较11月减少1206亿元,减少金额创2003年12月以来最大。记者采访的观点是,去年12月人民币大幅贬值引发的贸易顺差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以及外汇占款的骤降等一系列数据显示国际热钱有加快外流的趋势。
现在如出一辙。“用外汇占款、贸易顺差等数据可以估算出,2014年12月单月资本流出达到了创纪录的6000亿。”徐高坦言。而在2013年6月“钱荒”的时候,我国一个月的热钱流出也不过3000亿。
而目前伴随着这波人民币贬值,热钱真的撤退了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表示,美元汇率的走强又会带动资金回流美国,增强全球未来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国泰君安的一份研报指出,短期来看,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将导致原本资金流出的趋势继续加强,这也使央行降准的压力显著增大。
但不仅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真正的内因,可能还在于政府对经济下行容忍程度超出套利者预期。1月25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时,上海市市长杨雄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只字未提GDP预期增长。
就在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也强调,中国央行不会追求经济中有过多的流动性,即央行希望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此番言论被部分人士解读为“央行无意释放更多流动性”。
“相比较过去,在潜在经济增速惯性下滑下,中国政府仍制定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于是,经济运行屡屡被外界贴上刺激的标签。”记者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这却令套利者迷惘,尤其给“裸套利”者上了饱含血和泪的一课:人民币不仅会贬值,监管层也会容忍它贬值。
“目前人民币有效汇率并不均衡,而是被持续高估,这也是中国经济迟迟无法复苏的根本原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如果人民币通过汇率贬值修正高估,中国经济将轻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27
-
本周打新日历!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27
-
为什么粮食ETF会上涨?
2025-05-2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