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6日盘后证监会发布处罚12家两融违规券商的消息成为A股大跌的导火索,1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260点,跌幅达到7.7%。
据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在上证综指260点跌幅中,银行贡献了近三成跌幅,大金融板块(银行,券商,保险,房地产)合计贡献121点跌幅,占比46.5%。
指数大幅跳水背后,市场对监管层打压股市言论甚嚣尘上。对此,1月19日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两融检查为打压股市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12月下旬,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进行了例行检查,1月16日通报了检查情况。“目前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运行平稳,整体风险可控。对12家存在违规行为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融资业务规范发展,市场不宜做过度解读。”邓舸强调称。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对12家券商出具罚单后,投资者对于后续影响忧心忡忡。
当日有传闻指出称,低于50万净值两融客户将强制平仓,以及限制新开仓,即1月16日前融资买入的仓位,卖券还款后不能再继续融资买入,这对市场将造成重大冲击。
对此,邓舸亦回应称,对证券公司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时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继续按证监会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对这类客户,证券公司要加强风险评估,切实做好风险提示和客户服务。
与此同时,部分两融的谣言也被业内人士予以澄清。19日,有传言称“两融余额骤减近三成。统计显示,上周融资融券余额大幅减少,截至昨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7716.8亿元,较前一周环比减少27.74%”。对于该传言,华泰证券指出,由于沪、深交易所两融数据更新时间不同,所谓骤降三成,其实是未计入深交所两融余额所致,1月16日真实两融余额为11184亿。
此外,19日市场亦有传闻称,“后续市场融资盘清理的压力比较大。中信证券融资客户中79户逾期,其中六成逾期超过5亿。简单计算单这些大户的逾期融资额就接近250亿。算上海通国君,全行业逾期待清仓的金额接近千亿级别,需要在春节前完成。”
对此,华泰证券则指出,每一个两融客户账户下都有n个合约,单个合约的资金量都较为分散;不同合约之间的期限是错配的;两融具体业务运作是按合约进行,而非直接按客户,在账务计算上也是如此;券商对融资买入股票会有限制,比如不允许单只个股占用所有资金。另外,中信证券12月底两融也才488亿,一半逾期的情况不符合常识。
最后,对于融资盘踩踏将导致连续大跌,华泰证券则认为,改革的预期需要牛市作为支撑,在改革关键之年,连续踩踏暴跌不符合监管层意图。
本轮从暴涨到暴跌的行情与“5·30”股灾有类似的地方——2007年沪综指达到6124.04点时,也基本没有高杠杆融资。那时的资金基本都是实实在在的“现货交易”资金,没有风险较大的类似高杠杆期货保证金性质资金入市。
而这次就不同了。
冤有头,债有主。从宏观层面看,本轮行情启动于央行全面降息的放水货币。央行使出吃奶的劲,定向降准、玩着花样再贷款释放流动性、彻底放松房贷政策,最后干脆赤裸裸全面降息。由于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孱弱的根本吸收不了央行放水的资金,而且实体企业经营困难、亏损甚至停产倒闭,对资金包括央行放水资金没有一点兴趣。同时,市场本身就不缺流动性,只是流动性不往实体企业流去而已。
因此,央行大肆放水的货币信贷资金全部流进了股市里,股市暴涨又吸引实体企业包括房地产原先的存量资金,特别是生产经营资金也进入到了股市里。一些生产经营资金是在沪综指3000点以上高位进入的。
股市暴跌必将把这些资金彻底套牢,这种暴跌行情,一般资金都很难逃脱。也就是说,股市暴跌不仅给其本身带来风险,而且必将彻底打垮实体企业,将实体企业逼向绝境。整个经济风险将会凸现出来。
这种暴涨暴跌行情,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危害性是难以估量的。
从微观层面上看,三大金融风险就在眼前。券商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将开始暴露。2014年6月底以来,全市场融资余额迅速从4000亿增长到1.1万亿的水平,目前融资交易额占市场成交额的比例已经达到32%。加上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以及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机构股市配资融资,整个市场高风险、高杠杆融资应该接近50%。
可以认为,1月19日暴跌之前的暴涨行情是央行放水和券商自演自导的。
同时,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大举进入到了股市里,这个杠杆率更加狂野缺乏监管,有些配资比例高达7倍。这种配资进入到市场的资金比融资融券风险更大;再者,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等有一定额度的股票配资业务,性质与融资融券差不多,都是高风险资金。
融资融券、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和银行信托股票配资产品,在股市正常情况下,包括股市不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只要操作周密,到了平仓线及时平仓了结,不会出现大的风险。
但是,最怕1月19日这种罕见的暴跌行情。这种行情对于高杠杆入市资金来说,平仓都来不及。比如中信证券(600030)一开市就跌停,全天一条水平直线封停,再高超的操盘手也无法平仓。如果连续几个跌停板,那么券商金融风险立马暴露,大量融资将成为坏账。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和银行信托股票配资产品将会更加惨烈。
1月19日A股暴跌,看似证监会对12家券商违规融资业务进行处罚是导火索,其本质还是A股高杠杆融资风险累积带来的必然结果。这再次佐证了此轮行情是央行放水货币和券商自导自演的。这种依靠流动性洪水掀起的大泡沫行情,终究走不远。
不过,融资融券业务失控,一是证监会在前几年出台这个工具后,一直没有遇到过大行情考验,对融资融券高杠杆的威力根本没有预测到。遇到这轮行情后其高风险 就充分暴露出来。二是证监会对此前券商放低融资融券门槛包括开户50万门槛形同虚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一些券商已经放低到10万元,甚至个别券商根本没有资产额度要求。而证监会却视而不见,甚至默认默许,才使得这次融资融券客户大爆炸大增长,融资余额高达1.1万亿元。而现在突然收紧了,证监会竟然又想起了期初的50万元门槛,低于此就是违规开立账户。突然收紧后符合条件的客户只有有效客户总量的3.3%,股市资金立马缩水,券商等金融股必然暴跌。
可以说,证监会选择性监管、时紧时松的随意性监管,甚至几乎没有任何章法的监管,是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之一。
证监会对“两融”业务进行监管整顿,处理了12家违规券商后,银监会又对银行委托贷款开刀,其中禁止委托贷款进入股市是重点。投资者应该从监管部门密集发力,整肃违规资金进入股市中悟到一些“风向”转变。
不过,防范A股投资风险已经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