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就够了!2015年投资攻略详解
发布时间:2015-1-1 18:13阅读:1137
有这个就够了!2015年投资攻略详解
你的关注能让全世界看到我的低调
2014年的收官之战,既正常又不正常。正常的是沪指与深综指、深成指均拉出阳线。
市况:三大不正常
不正常则有三:其一是深成指与深综指不同步,深成指盘中创出本周新高,但深综指是在连跌两天后本年最后一天才翻红,尚未弹回周三(当日阴线)的收市位。究其原因,深成指可借助深发展(现平安银行 )的杠杆作用以及万科等拉大市值,而深综指无法如此。道理如同沪指不断拉权重杠杆股,许多分类指数也下跌。
其二是成交变相萎缩,即使各路诸侯在尾日投放重金做大本年市值,但最后一日的成交额只与周四持平,不及深沪均跌的周三当日成交额,升无量、跌有量,警示资金的流失。
其三是宣传的变相失效。近期金融相关、中字头板块被超级机构掌控,其他90%的板块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周一、二均出现割肉比赛。为了挽救危局,各路诸侯在传媒大做宣传,周二一早不少机构推荐了中小板股票,但周二中小板和沪市小盘股跌势依旧。某些机构专门召开军工改革研讨会,周三一早传媒大张旗鼓宣传。开市后若干军工龙头股开始拉涨停,如果是以前,必定可引导中小户跟风。但马上被随手带印钞机的超级主力所化解,超级主力开始猛拉券商板块、继而拉地产股,同时配合宣传将中国南北车封死涨停,至收市,航天军工指数竟然上不了分类指数十大涨幅榜,也没有涨停股。军工板块的驻扎主力差不多是降息前的最大主力,但遇到“外星人”对手,宣传策略也告失效。
隐忧:成交在萎缩
元旦短假之后,股市的这些倾向或再继续。那么,其他主力面临生存危机,市场只剩一个主力,原来依附于各类主力的中小投资者,有些只能改旗易帜。股市的桉树效应或将继续。
近月来市场对资金的消耗极大。最高峰的时候,深沪两市日成交一万两千亿左右,但现在不仅降低到八千亿之下,而且有逐渐萎缩之势。大量的钱跑到哪里?操作中小板的机构平均没有赚到钱,降息前指数是7971,现在仅7698,反而少了4%;运作创业板的机构更是心如刀割,平均股价已降低到今年二月份(高处)的水平。即使是操作沪股,也有不少板块无利可图。应该说,大量的钱变成了印花税和交易佣金,可以算算这样每天五千亿到八千亿瞎折腾,一个月的交易成本是多少?
机会:注册制下打新盛宴
一个严峻的问题是,降息后的股市,存量资金不足,还要大量依靠股票抵押融资。某些机构一直对融资抵押筹码是否会爆仓忧心忡忡,好在监管层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查漏补缺”工作,尽量让融资抵押不转化为“堰塞湖”。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注册制推出的可能性较大,甚至会在上半年推出。以前一种意见认为起码需要全国人大批准,时间不会很快。但现在,已不是批不批、何时批的问题,而是到了讨论具体模式的时候了。其中,甲模式是证监会注册审核,交易所进行上市审核的模式,相当于原有模式中审核制改为注册制。乙模式是由交易所审核上市申请,向证监会注册生效的模式,上一届监管层领导说的“不审行不行”,如果答“行”,就是乙模式。
明年如果采用甲模式,估计发行总家数还会受到控制,但由于需要解决原有遗留企业上市,总规模还是会相对大。而如果采用乙模式,总发行规模将比预期大,因为将有两个交易所竞争、互相加码的成份。但对于原来运作小盘股的机构而言,倒是福音,届时重振创业板、中小板是必然。
鉴于此,投资者明年有必要逐步降低仓位,腾出尽可能多的资金申购新股 ,尤其是一批大券商、城市商业银行新股。明年最好逐步去杠杆,最后仅运作自有资金。
投资者满仓踏空 未来蓝筹股机会仍然较大
疯狂的蓝筹股,忧心的投资者。
“蓝筹太疯狂了。”一位券商资深投资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他遭遇了满仓踏空的尴尬。”我之前一波是赚了钱的,因为券商股涨太正常了。但是银行股起来这一波,我是没有赚钱,反而亏了。因为银行股涨没有理由,都是利空啊。
他的疑惑,也是很多基金投资人的疑惑。
“传统的投资框架对于当前行情的解释几乎无力,毕竟经济基本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天弘永定价值成长基金经理肖志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在背后,这一轮由资金驱动而疯狂演绎的行情,也似乎有丝丝改变的迹象。
“由于缺乏基本面支撑,这种资金推动型、情绪拉动型的牛市会如何演变,短期走势会比较难预测。12月23日,两市融资余额逾两个月来首现净流出,可见市场情绪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肖志刚表示。
此外,高换手率、高震荡频率,也在预示A股的风险在加大。
“从2500点上涨的这700点都是大盘蓝筹,但最近两周大盘蓝筹的换手率超过100%,调整近在眼前。不过,可能不是一次到位,而是进行双头调整,就是先震荡下跌上涨,然后再下调。”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资金的游戏
最近一段时间,上述券商资深投资人士很担心。
“我这段时间一直很慌。这轮行情与基本面、技术面无关,与资金面有关。”他表示,“在大家都不动的时候,一开始新入市的资金选择蓝筹作为进攻点,大批机构其实是不赚钱的。此后,再度入市的资金,也只能继续进攻蓝筹,因为其他的都没有机会。蓝筹有多大的盘子啊,可是近期换手率有多高?”
他表示,此前他认为A股的牛市已经来了,但牛市的特征是轮涨。“牛市应该板块轮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这波几百点的上涨,很多人没有任何机会。市场更多是疯狂,这是有很大疑问的。”
不仅仅是该券商人士,满仓踏空的专业投资人士大有人在。因为,此次A股的行情是资金推动的行情,其上涨的规律只能根据资金的投资方向舞动。
“A股市场继续凭借高昂的市场情绪以及居民存款大搬家所带来巨大资金流入而高歌猛进,充足的流动性、高昂的投资情绪以及资金追寻估值洼地都是驱动本轮行情的重要因子。”肖志刚表示。
“本轮A股市场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政策方面,定向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推动国内无风险利率下降,依法治国、存款保险制度、退市制度 、改革提速等政策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市场情绪和市场预期得到显著改善,从而系统性地推升股票市场的估值;二是在资金方面,境外资金和国内资金呈持续流入股市的趋势,从沪港通11月17日开通之后截至12月19日,沪股通额度累计已使用710.60亿元。截至12月19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总量突破1万亿元,达10070.1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杨伟对记者表示。
换句话说,资金使大盘蓝筹成为“风口上的猪”。而此前,有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曾预期,随着题材股的下跌,此后机会将轮动到有业绩支撑的中小盘股上面。
但“有钱任性”的新入场资金们,很好地演绎了什么叫做出其不意。
“此轮行情,券商、银行、地产是最大龙头,这些行业市值占比权重大,但内在估值明显偏低,以上证50指数为例,PE尚不足10倍,很难说这些大盘蓝筹股已经被市场高估了。因此,市场人士对这些龙头板块形容为‘券商股看估值弹性,银行股看业绩弹性’。但一言以蔽之,就在于此轮行情‘估值回归’才是主因,这也意味着A股的走好符合其内在逻辑,与经济基本面无关。”肖志刚表示。
恐慌心理蔓延
随着蓝筹股的快速上行,投资者对其的恐慌心理也逐步加大。
“A股市场经过前期的大幅快速上涨,从技术上存在调整的需要,以上证综指为例,从11月20日到12月22日的高点3189点,在短短的23个交易日中的涨幅超过30%;此外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降低,短期内市场震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杨伟表示。
而暴涨的蓝筹股,可能成为调整的重点对象。“以A50指数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为例,从11月20日到12月22日,在短短的23个交易日中的涨幅接近45%。”杨伟表示。
不过,他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在政策推动国内无风险利率下降、改革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资金持续流入股市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前,A股市场仍然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
“基于蓝筹股估值回归、而非经济基本面的上涨,能否持续,还要看市场资金面、市场情绪等推动因素。‘风口的猪也会飞’的情况,首先市场要有风,风就是充足的流动性、高昂的投资情绪以及资金追寻估值洼地这些因素,只有在风足够大的时候,猪才能继续飞翔。”肖志刚表示。
还有机构投资人士明确表示,如果二线蓝筹无法“接棒”,则调整近在眼前。
“最近这更像是博傻行情。”上述券商投资人士表示,“近期中小板 、创业板出现多杀多的行情,蓝筹股仍然在观望之中,如果在一线蓝筹出现疲态之后,二线蓝筹如汽车等无法补上,带动上涨,则A股会出现调整。”
他认为至少在目前,大家此前看好的中小板、创业板并无机会。“随着蓝筹股显现出疲态,第一波A股的行情可能会告一段落。在告一段落之后,很多个股可能会跟随下跌,中小盘股中会有一些业绩优良的个股被‘错杀’,此时才会有机会。换句话说,得等调整完后,才能看中小盘股的机会。”
而如果出现调整,他认为可能会调整500点以上。“市场会先震荡,但目前这波还不是极致的调整,可能调整100多点也就完结了。我认为在这波结束后,会出现500个点以上的调整。因为根据黄金分割(技术派理论),从2500点起来一共700个点,回调0.618,也就接近500个点了。”
“短期资金流向会和市场表现息息相关,有待观察。考虑到季末银行考核时点来临,对股市资金面或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肖志刚表示。
等待慢牛?
尽管对短期的行情有所担忧,但机构人士仍然对2015年的A股具备强烈的信心。
“我们预测2015年会是一个慢牛非疯牛行情,市场整体会有温和的机会,但在经济基本面明确支撑之前,机会可能依然更多地集中在相对安全的蓝筹股上。”肖志刚表示。
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人口红利消退、经济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靠什么?因此会扶持什么?需要沿着这个逻辑思考。
“经济基本面和市场表现发生了背离,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但是认为市场有机会,为什么?首先,A股较低的估值水平,需要修复;其次,降息周期开启(实际上6月份开始已经出现明显信号);再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转杠杆行为,相当于在股票市场开启了印钞机;最后,分化行情,短期有调整概率,没有系统性风险,未来市场的三条主线:国企改革、新型产业、消费升级。”肖志刚表示。
而在具体的行业方面,他表示2015年会较为关注环保、医药、信息安全、体育、资源价格改革、券商等行业或主题。
杨伟也认为,未来蓝筹股可能仍然机会较大。
“未来具备低估值、高分红特点的大盘蓝筹股经过短期的震荡整理后仍然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代表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同时具有业绩支撑的成长型股票也值得投资,只是未来随着注册制提速、供给增加、退市趋严、监管加强,没有业绩支撑的小股票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杨伟表示。
他提醒说,证监会近期调查18只股票主要为打击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涉案的18只个股中有15只为中小板股票,2只创业板股票和1只上交所主板股票,上述股票基本无业绩支撑,个别甚至出现连续两年亏损,大部分属于前期遭到资金爆炒的品种。
“展望未来,货币宽松,无风险利率下行、改革加速以及A股国际化有望成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无风险利率的下行意味着其他大类资产吸引力的下降,资金有望流入股市从而推动估值提升,国内居民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也有望得到提升;从中长期来看,海外资金配置A股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境外资金有望持续流入。”杨伟表示。(中国经营报)
注册制下高价垃圾股或“雪崩”
“真正的注册制绝不是温室花房,它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甚至是冲击,投资者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预期。”一位专门研究过境外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历程的私募人士这样说道。
据其分析,对于A股市场而言,首当其冲的将是那些几乎已经丧失生存能力但却维持着高股价的垃圾股,“如果是正宗的注册制改革,它们将一钱不值”。
“这类股票之所以能维持高股价,只因为它们有一个上市代码,成了所谓的壳资源,存在乌鸡变凤凰的可能,所以市场才给它们那么高的估值,但注册制之下,发行管制消失后,谁还会花几个亿去借乌鸡的代码呢?”上海某券商并购部负责人说。
这位资深业内人士强调,只要注册制是动真格的,垃圾股的股价将发生雪崩式的下跌。而且在A股市场上这样的垃圾股还不在少数。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层都应该对这一点有所准备,避免让这样的冲击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绊脚石。”上述并购人士提醒道。
港股、A股两重天
在上海另一位长期跟踪港股市场的私募人士看来,与实行注册制的香港市场相比,上述提醒绝非杞人忧天。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一点。
截至2014年10月底,港股有1700多家上市公司,从股价分布来看,673只个股价格低于1港元,占比38.83%。其中有32只不足0.1港元,还有402只股价不到0.5港元。
股价高于1港元的个股中,351只个股的股价在1~2港元,股价不到5港元的个股有1380只,占港股市场的80%。
与港股相比,A股的股票无疑要“值钱”得多。
公开交易数据显示,A股目前2557只个股中,除了260只正在停牌的个股,交易中的2297只股票,股价低于5元的仅88只,而股价在3元以下的只有山鹰纸业(600567.SH)一家。
股价悬殊的另一面,是两个市场个股市值的巨大落差。
数据显示,1700多家港股公司中,市值低于10亿港币(约8亿元)的就有多达600家左右,而与之相对应,市值低于8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在A股早已销声匿迹。
目前A股市场市值最低的个股为万福生科(300268.SZ),其最新市值是11.08亿元,放眼整个A股,15亿元市值以下的公司也仅有13家。
而在港股市场,低市值公司则是比比皆是,不少公司甚至只有区区一千万元市值。
作为市值排名最低的个股之一,Shanghai Growth(00770.HK)目前市值1415万港元,合人民币只有1100万元左右。
“单纯的比股价高低没什么意义,关键要看A股的这些股票价格为什么比港股普遍要高,有没有其合理性。”前述私募人士表示,“如果A股公司的业绩更好,当然市值就应该更高。”
垃圾股高价难维系
然而,公开数据显示,A股公司的高估值并非是基于其优良的业绩表现。大量没有业绩甚至连主营业务都丧失了的公司,也仍然维持着高股价。
ST类公司是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沪深两市合计50只ST、*ST股中,有27只每股收益为负,23只收益为正的股票中,每股收益小于0.1元的共有12只。
即便如此,这些垃圾股的市值也全部都在10亿元以上。
其中,作为A股知名垃圾股之一,ST宏盛(600817.SH)目前股价为11.35元,总市值18.27亿元,其最新市盈率高达4604倍。
在A股市场还有一类形似“空壳”的公司同样引人关注。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员工人数少于50人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4家,其中12家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后的净利润亏损。
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星美联合(000892.SZ),据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现有7名员工,包括销售人员1人,财务人员2人,行政人员2人,其他人员2人。截至2014年三季度,星美联合的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为亏损73.78万元,每股收益为-0.0018元。
就是这样一家“空壳”公司,截至12月29日的收盘价却仍然高达7.33元,对应的市值约为30.35亿元。
类似的案例在A股市场同样不在少数。
与这些没有任何业绩支撑,却仍然维持着高市值的股票相比,市值仅1100万元的Shanghai Growth,业绩却要靓丽得多。
这家以投资为主业的公司,2014年中报,每股净资产1.34港元,每股收益为0.468港元,对应目前1.59元的股价,市盈率还不到2倍。
同样是资本市场,估值水平何以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
华泽钴镍(000693.SZ)无疑是回答这一问题的绝佳答案。
华泽钴镍的前身是早在2007年就被暂停上市的ST聚友,该公司在被并非六年后,最终被陕西华泽钴镍借壳重组,在退市悬崖边,摇身变为一家有色绩优股,于2014年1月10日成功恢复上市并复牌交易。目前其股价在24元左右,较其复牌前7.37元的价格已上涨225.64%。
类似的“乌鸡变凤凰”一幕在A股市场经常发生。而这也被认为是A股市场垃圾股得以维持高股价的秘诀。
“ST聚友都被暂停上市了,其股价仍然高达7块多钱,就是因为买他的人知道迟早有一天它会乌鸡变凤凰,而事实也证明他们往往是对的,这样的赌博可以说屡试不爽。”上海某券商并购部负责人对此表示。
事实上,每一只垃圾股都存在着类似的预期,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估值才得以维持在高位。
“必须懂得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垃圾股天生就是市场淘汰的对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
“哪怕是万福生科这样的公司,IPO造假事发都一样可以玩重组游戏,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上述并购界人士说,“A股市场的问题就出在没有优胜劣汰上,以至于劣币驱逐良币。”
“一家蓝筹股公司,每年的业绩增长几乎是大致恒定的,不会有太大的惊喜,因此股价也就四平八稳,但是垃圾股则不同,来一次重组可能就是几倍的收益,对于资金来讲吸引力当然更大。”前述私募人士对此认为。
然而,随着注册制的到来,这样的游戏很快就将玩不下去。
“目前A股想要借壳上市至少要掏5个亿左右的壳费,有时候甚至还要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而一旦实施注册制,只要是好企业,IPO将不再困难,这些高价的垃圾股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前述并购人士说。
而近期蓝筹股持续飙涨,垃圾股持续下挫,也被认为是注册制预期下的市场变化。
“注册制推行后,形成良好的市场自我修复节奏,有利于股市‘慢牛短熊’的市场格局,都是极大的利好,将吸引投资者从垃圾股投资向价值投资转移。”董登新对此指出。(21世纪经济报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