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该问题,该问题有5位专业答主做了解答。
下面是小闻顾问的回答,如果对该问题还有疑问,欢迎添加专属进一步交流。
您好,我们来谈谈机构运用最广泛的策略:量化因子选股这块的理论已经非常成熟,主流分析方法已被巴克莱资产管理公司的两名博士,写进《主动投资组合管理:创造高收益并控制风险的量化方法》这本书中,这本书是量化因子领域最权威的经典书籍,详细解释了如何挑选和回测因子,如何对多因子进行组合,以及在因子领域如何对冲和控制风险。至于具体哪些因子是有效的,这是各家量化基金的核心机密了。不过因子量化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4个因子被业内认为是长期有效的,这已经形成了共识。这4个有效因子被称为“rewardedfactor”,并被写入CFA教材。这4个因子就是:
动量:例如,同一个一行业中,过去1年涨幅靠前的10只股票,未来1个月收益大于过去1年涨幅靠后的10只股票。
质量:例如,同一个行业中,过去1年财务报表上现金流最充足、负债率最低的10只股票,未来1个月的表现,要会好于过去1年财务报表上现金流最差、负债率最高的10只股票。
价值:例如,同一个行业中,过去1年市盈率最低的10只股票,未来1个月的表现,要好于过去1年市盈率最高的10只股票。
市值:例如,同一个行业中,过去1年市值最小的10只股票,未来1个月的表现,要好于过去1年市值最大的10只股票。
除了这4个已广泛形成共识的因子,各家量化基金还会挖掘一些自己的因子。比如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波动率因子:同一个行业,过去波动率最低的10只股票,未来表现要好于过去波动率最高的10只股票。或者景气度因子:例如,营收增长率高、净利润增长率高的股票,表现会好于营收增长率低、净利润增长率低的股票。
一个简单的“综合景气因子和价值因子”的策略就可以实现超额收益,在整个A股中选择买入,同时满足“营业收入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名在前200名”并且“市盈率从低到高排名在前200名”的股票。也就是,同时满足增长率高并且估值低的个股。每月调仓一次。
因子策略最大的优点是,资金容量很大,适合大基金操作。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子容易失效,并且失效期通常会长达几年,以至于策略的执行者很难区分,这个因子只是这几年失效,还是永久失效了。
比如说2017年-2020年,A股市场的主流是各行业最头部的龙头公司,被誉为“核心资产”。头部集中的行情特征,直接导致市值因子失效,价值因子失效。直到2021年,这种情况才出现好转,量化因子策略重新崭露头角。
想克服这个问题没有捷径。巴菲特说过,量化因子是看着后视镜开车。要克服这个问题,只能引入主观基本面分析,在看着后视镜开车的同时,也适当地看一看挡风玻璃的前方。看久了后视镜的人,哪怕只是稍微看那么一两眼挡风玻璃的前方,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咨询!